Flink四大基石
一、Window
Flink 认为 Batch 是 Streaming 的一个特例,所以Flink 底层引擎是一个流式引擎,在上面实现了流处理和批处理。而窗口(window)就是从 Streaming 到 Batch 的一个桥梁。Flink 提供了非常完善的窗口机制。
https://nightlies.apache.org/flink/flink-docs-release-1.13/zh/docs/dev/datastream/operators/windows/
为什么需要Window?
在流处理应用中,数据是连续不断的,有时我们需要做一些聚合类的处理,例如:在过去的1分钟内有多少用户点击了我们的网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定义一个窗口(window),用来收集最近1分钟内的数据,并对这个窗口内的数据进行计算。
Windows 是处理无限流的核心。Windows 将流拆分为有限大小的“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计算。
在实时计算领域, 经常会有如下的需求:
每隔xx时间, 计算最近xx时间的数据,
如:
每隔10min,计算最近24h的热搜词
每隔5s,计算最近1min的股票行情数据
每隔10min,计算最近1h的广告点击量
....
这些实时需求的实现就需要借助窗口!
窗口就是 从什么地方开始 到什么地方结束的 一种表示方法。
Window有哪些控制属性?
为了完成上面提到的需求, 需要使用窗口来完成, 但是窗口需要有如下的属性才可以
窗口的长度(大小): 决定了要计算最近多长时间的数据
窗口的间隔: 决定了每隔多久计算一次
举例:每隔10min,计算最近24h的热搜词,24小时是长度,每隔10分钟是间隔。
Flink窗口应用代码结构
Flink的窗口算子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易用的API,我们可以将数据流切分成一个个窗口,对窗口内的数据进行处理。本文将介绍如何在Flink上进行窗口的计算。
一个Flink窗口应用的大致骨架结构如下所示:
l Keyed Window
// Keyed Window
stream
.keyBy(...) <- 按照一个Key进行分组
.window(...) <- 将数据流中的元素分配到相应的窗口中
[.trigger(...)] <- 指定触发器Trigger(可选)
[.evictor(...)] <- 指定清除器Evictor(可选)
.reduce/aggregate/process/apply() <- 窗口处理函数Window Function
l Non-Keyed Window
// Non-Keyed Window
stream
.windowAll(...) <- 不分组,将数据流中的所有元素分配到相应的窗口中
[.trigger(...)] <- 指定触发器Trigger(可选)
[.evictor(...)] <- 指定清除器Evictor(可选)
.reduce/aggregate/process() <- 窗口处理函数Window Function
在上面,方括号([…]) 中的命令是可选的。这表明 Flink 允许您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自定义窗口逻辑,使其最适合您的需求。
首先:我们要决定是否对一个DataStream按照Key进行分组,这一步必须在窗口计算之前进行。经过keyBy的数据流将形成多组数据,下游算子的多个实例可以并行计算。windowAll不对数据流进行分组,所有数据将发送到下游算子单个实例上。决定是否分组之后,窗口的后续操作基本相同,经过windowAll的算子是不分组的窗口(Non-Keyed Window),它们的原理和操作与Keyed Window类似,唯一的区别在于所有数据将发送给下游的单个实例,或者说下游算子的并行度为1。
窗口的生命周期
Flink窗口的骨架结构中有两个必须的两个操作:
- 使用窗口分配器(WindowAssigner)将数据流中的元素分配到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