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架构“模式”解析

在投资领域,企业的现金流状况是投资者极为关注的关键指标,因为现金流对于企业而言,犹如血液之于人体,至关重要。一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缺口,为维持正常运营,就必须采取一系列举措来筹集资金,常见方式包括股东增资、变卖资产、票据贴现以及银行借款等,甚至还可以凭借 “应收账款” 获取贷款。

上述种种 “借钱” 行为,实际上都属于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信贷业务范畴。生活中常见的车贷、房贷、花呗、借呗等,均是信贷模式的具体体现。信贷业务涉及的主体广泛,包括银行、保理商、金融平台、金融市场等,由此衍生出流贷、保理、ABS 票据贴现等丰富多样的业务种类。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整个信贷链条的全局架构,从用户端到资产端,全方位了解信贷业务。基于架构图,我们可以从五个关键方面深入洞察信贷业务。

一、从参与方看信贷

一般而言,信贷业务主要涉及借款者、平台、资金方三个关键参与角色。

  1. 借款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他们通过信贷渠道能够快速获取所需资金。比如,当我们向银行申请房贷、车贷时,我们就扮演着借款者的角色。
  2. 金融平台:作为连接借款人和资金方的重要中介,金融平台不仅自身需具备相应资质,还拥有使用自有资金放款的能力。其盈利方式主要是通过自有资金借款、中介服务以及与其他资金方联合放款等形式,获取利息和费用收入。像银行、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都属于典型的金融平台。
  3. 资金方:作为信贷交易的资金提供者,资金方通过向他人提供借款,从而获取利息和费用收入。常见的资金方有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保诚等。

二、从用户场景看信贷

常见的用户场景主要分为 B 端和 C 端。

  1. B 端金融市场:主要服务于企业客户,其市场规模与商业活动的规模、企业融资需求以及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主要产品包括:
    • 企业贷款:涵盖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用于满足企业运营资金周转、设备购置、业务扩张等方面的需求。
    • 供应链融资:旨在通过融资手段优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
    • 商业地产贷款:用于支持企业购买、翻新或开发商业地产项目。
    • 贸易融资:主要为企业的进出口活动提供支持,常见的服务形式包括信用证和保理服务等。
  1. C 端金融市场: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规模与消费者信贷需求和消费习惯紧密相连。主要产品包括:
    • 个人贷款:用于个人消费、教育、医疗等各类生活场景。
    • 信用卡:为消费者提供短期信用额度,广泛应用于日常消费场景。
    • 住房贷款:帮助个人实现购买住宅的长期融资需求。
    • 汽车贷款:用于支持个人购买汽车。
    • 消费分期产品:如 “花呗” 和 “京东白条”,为消费者在在线购物时提供即时信用和分期付款选择。
  1. B 端和 C 端场景的对比:可以从市场规模、风控、额度、还款周期、费用等多个维度对 B 端和 C 端市场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清晰地了解两者的差异和特点。

三、从合作模式看信贷

常见的合作模式包括自营、助贷、联合贷。

  1. 自营:指金融平台运用自有资金,直接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这种模式要求平台具备特定的资质或牌照,如非银行金融机构牌照、小额贷款公司牌照、融资性担保牌照等。同时,还需遵循相关监管要求,例如融资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 10%,全部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 10 倍,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总额不高于净资产的 20%。
  2. 助贷:平台并不直接放款,而是扮演类似中介的角色,协助借款方和资金方达成融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会协助进行获客、风控等工作。常见的助贷产品如哈啰金融、支付宝等,许多金融平台都会提供这种服务模式。在某些监管环境下,非银行金融平台可能无法直接开展放贷业务,但如果平台拥有大量有借款需求的客户资源,通常会考虑开展助贷业务。
  3. 联合贷:由两个或多个贷款机构共同为同一借款人提供贷款。这些机构共同承担放贷风险,并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配贷款额度。对于一些大型融资需求,单一的金融平台或资金方可能难以承担如此大额的借款额度,此时联合贷模式就应运而生。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 分散风险:通过联合贷款,各机构可以有效分散单一大额贷款的风险。
    • 资源共享:各参与机构能够整合各自的资源和专长,如风控信息、客户资源等,从而提高贷款业务的效率和质量。
    • 满足大额融资需求:对于大型项目或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联合贷款能够汇聚多方资金,满足这类借款人的需求。

四、从融资模式看信贷

借款方和金融平台之间,主要存在信用贷、保理、票据贴现三种融资模式。对于借款方而言,除了常见的信用贷(如花呗、借呗、房贷等),如果持有应收账款(类似于欠条)或票据,也可以向金融平台申请贷款,以快速获得资金。

  1. 信用贷:借款方基于自身信用向金融平台申请贷款的行为。常见的信用卡、花呗、借呗、房贷、车贷、教育贷以及企业的流贷等,都属于信用贷范畴。信用贷的业务模式相对简单,主要流程为申请放款、还本付息。

    • 信用卡的起源和发展:信用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纽约。当时,商人名叫麦克纳马拉,在一次饭店请客吃饭时,结账时发现忘记带钱包,尴尬之余,他从中获得灵感,认为如果有一种无需现金即可支付的方式将非常便利。于是,他与朋友合作创立了 “大莱俱乐部”,推出了一种可以记账消费的卡片,这便是早期的信用卡,最初它体现的是商业信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逐渐介入,信用卡逐渐演变为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支付工具。起初,信用卡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因为不同银行之间缺乏有效联系,持卡人只能在特定地区使用。但银行很快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与其他地区的银行建立合作关系,逐步扩大了信用卡的使用范围。1976 年,美洲银行卡改名为 VISA 卡,也就是我们如今熟知的维萨卡。与此同时,为了打破 VISA 卡的垄断竞争局面,其他银行联合起来,组建了 Master Card 组织,即万事达组织。这两大组织之间的竞争极大地推动了信用卡行业的发展,使得 VISA 和 Master Card 成为全球信用卡市场的两大巨头。
    • 信用卡的风险:信用卡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为放款者(如金融平台、资金方)带来了利息收入。然而,信用贷也存在一定风险,主要包括:
      • 信用风险:借款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按时还款,导致违约。在经济衰退或大规模失业时期,违约率通常会显著上升,这将对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 欺诈风险:包括身份盗用、卡片盗用或虚假交易等情况。黑客可能通过网络钓鱼攻击等手段盗取信用卡信息,进而进行未授权交易。
      • “专业贷款户” 风险:一些个人或团体专门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和奖励机制谋取利益,却不承担相应的信用风险。例如,个别用户通过多张信用卡轮流借款,以维持免息期内的现金流,但并不进行实际消费。
      • “薅羊毛” 行为:用户利用信用卡的优惠政策(如积分、返现等)获取额外利益,这可能导致银行承担超出预期的成本。比如,有些用户大量申请信用卡,仅仅是为了获取开卡奖励和促销优惠。
    • 风险的规避:为了有效规避信用卡业务中的风险,银行和信用卡公司通常会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 信贷系统:对借款人信息、借款申请信息、信用信息、贷后管理、评级信息等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全面的客户档案,以便更准确地评估风险。
      • 征信报送:将相关信用信息统一上报至人行征信系统,通过完善的征信体系约束借款人行为。
      • 智能风控:借助信息共享、风控模型、风控台账等手段,对企业和个人的风险等级进行精准评估,从而减少人力成本和人为误差。
  1. 保理:在企业经营中,尤其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除了信用,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 “应收账款” 也可以为企业带来资金。保理是指借款方基于 “应收账款” 向金融平台申请贷款的行为。常见的保理公司有中信保诚保理有限公司、兴业银行保理、汇丰 HSBC、科法斯 Coface 等。例如,假设有一家供应商向 “中铁” 销售了一批产品,总价值为 1000 万元。中铁同意在 360 天后支付全款,并出具了应收账款凭证。由于供应商急需资金购买新的生产材料和支付员工工资,决定不等待 360 天的账期,而是选择使用保理服务来获得现金。

    • 保理过程
      • 协议签订:供应商与一家金融平台(保理公司)签订保理协议,将其对中铁的 1000 万元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
      • 资金垫付:根据协议约定,保理公司向供应商支付这笔应收账款的大部分金额,假设为 900 万元(即原账款金额的 90%)。
      • 支付费用:供应商需向保理公司支付利息、平台服务费等费用,假设为 10 万元。
      • 保理公司收款:保理公司在 360 天后向中铁 / 保理商收取原始的 1000 万元应收账款。
      • 结算差额:中铁全额付款后,保理公司支付供应商剩余的 100 万元。
    • 结果:对于供应商来说,在应收账款到期前获得了大部分资金(900 万元),有效解决了短期资金需求;对于保理公司而言,从中获得了利息、费用(10 万元)作为利润,并且在 360 天后成功回收了应收账款;对于中铁来说,按原计划在 360 天后支付了账款,降低了采购风险。
  1. 票据贴现(银票 / 商票):票据贴现与应收账款有一定相似性,但在形态和费用方面存在差异。拿到票据后,持票人可以向企业或者银行兑换成现金,这里的票据可以是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具体取决于开票方是银行还是企业。假设现在有个供应商向 “中铁” 销售了一批货物,总价值为 100 万元。为了延后付款,中铁出具了一张六个月后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给供应商。现在,供应商由于需要资金购买原材料,决定不等汇票到期,而是选择票据贴现来获得现金。

    • 票据贴现过程
      • 提交汇票:供应商将这张面额为 100 万元、六个月后到期的汇票拿到银行进行贴现。
      • 计算贴现率:银行决定对这张汇票收取年化 7% 的贴现率。因为汇票的剩余期限是六个月,所以实际贴现利息为 100 万元 × 7% × 0.5(半年)= 3.5 万元。
      • 获得现金:银行扣除 3.5 万元费用后,支付给供应商的现金为 100 万元 - 3.5 万元 = 96.5 万元。
      • 汇票到期:六个月后,汇票到期,银行向中铁收取汇票全额 100 万元。
    • 结果:通过票据贴现,供应商在汇票到期前获得了所需的 96.5 万元现金,解决了短期资金需求;银行从中获得了 3.5 万元的利息收入;中铁则在汇票到期时支付了 100 万元,降低了采购风险。

五、从再融资模式看信贷

对于金融平台而言,进行再融资的主要目的是快速获得现金,从更深层次来看,是为了提升收益率(例如,如何利用 1000 万元资金产生 2 倍、3 倍甚至更高的回报)。能够用于换取现金的资产,包括 “应收账款”、票据等。在再融资过程中,除了运用上述融资模式外,还存在一些新的再融资模式。

  1. 再保理:保理商开展保理业务后,会获得 “应收账款” 资产,除了将其用于 ABS(资产证券化),还可以再找其他保理商获取资金。例如,一家供应商向中铁公司提供了价值 1000 万元的材料,并接收了中铁公司出具的 360 天期限的应收账款。
    • 初始保理过程:供应商与保理商 A 签订保理合同,为了提前获得资金,供应商将这笔 1000 万元的应收账款卖给保理商 A,保理商 A 同意支付这批应收账款的 90%,即 900 万元,资金流向供应商。
    • 再保理过程:保理商 A 为了获得资金流动性,选择将这笔应收账款再卖给另一家保理商 B,保理商 B 同意按 80% 的比例支付,即 800 万元,资金流向保理商 A。
    • 应收账款到期:360 天后,中铁公司支付了 1000 万元的应收账款给保理商 B。
    • 结算差额:保理商 A 收到保理商 B 结算 200 万元,结算差额 100 万元给供应商,赚中间利息差 50 万元;保理商 B 从中铁公司收到 1000 万元,结算差额 200 万元给保理商 A,赚利息 40 万元。
    • 结果:供应商通过初步保理获得 900 万元的即时资金,到期获得全部 1000 万元收入,快速回笼资金;保理商 A 通过再保理向保理商 B 筹集 800 万元,赚中间利息差 50 万元;保理商 B 为保理商 A 提供资金,赚利息 40 万元。
  1. 应收账款 ABS:假设还是上述保理公司,在开展保理业务后,沉淀了大量的 “应收账款” 资产。保理公司可以对部分资产进行再融资,但当拥有大量 “应收账款” 时,会考虑将这些 “应收账款” 打包在证券市场进行发售,即应收账款 ABS,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当然,这其中涉及更复杂的市场风险和监管要求,但能够实现更大规模的融资)。
    • 应收账款 ABS 过程
      • 打包应收账款创建 ABS:保理公司将其价值 1000 万元的应收账款汇集起来,打包形成一个可以交易的金融产品。
      • 发行和销售 ABS:保理公司通过专项计划 SPV 发行这些 ABS,假设发行价值为 900 万元,吸引投资者(如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其他企业等)购买这些证券。(由于每个资产到期日不同,一般资产到期后,还涉及循环购买,本文主要介绍基础融资模式,暂不展开。)
      • 资金流向保理公司:考虑各项费用,实际上保理公司从 ABS 的发行中收到了 900 万元人民币,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公司的日常运营和资金需求。
      • 收回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到期时(比如 90 天或 180 天后)债务人(如中铁)向 SPV 支付应收款项,共计 1000 万元。
      • 投资者获得回报:SPV 收到债务人的 1000 万元支付后,用这些款项向投资者支付相应的利息。假设年化利率为 5%,投资期限为半年,则利息大约为 22.5 万元(900 万元 * 5% * 0.5 年)。
    • 结果:对于保理商来说,成功地将其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改善了公司的资金流状况,抬高了杠杆;对于专项计划 SPV 而言,获得了交易差价、手续费收入;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购买这些 ABS 获得了与应收账款相关的利息收益。
  1. 海外融资:与上述再融资模式类似,海外融资的区别在于涉及汇率转换问题,可考虑通过错币别提款手段处理。例如,假设在香港拥有 1000 资金,借给 A 800,A 尚未还钱,此时小金库只剩 200,A 预计 1.15 还钱;1.10 号 B 也来借款 800,手上只有 200 港币,但 5 天后马上会有 1000 港币,希望借钱给 B,又不想承担人民币兑换港币的换汇成本。这时候,可以找银行申请 1000 的额度,支取 800 港币先进行垫付,然后等 1.15 再还给银行。这里找银行的提款行为,就是错币别提款。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静语金科媛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