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过程
引导过程:按下电源,设备开始启动,一直到进入登录界面,系统开机的过程。
服务控制:开,关,重启,查看状态
引导过程就是开机过程
Linux的操作系统引导过程
1.开机自检(BIOS):
服务器开机之后,根据BIOS设置,对一系列硬件设备进行初步检测。
cpu,内存,显卡,外接设备,硬盘。
检测成功后,系统会根据预设的启动顺序,移交系统的控制权,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移交给硬盘。
检测系统硬件设备,找到系统硬盘,然后移交控制权到硬盘。
2.MBR引导:
根据第一个硬盘,第一个扇区的MBR(主引导记录),找出操作系统所在的分区,直接把系统控制权移交给包含系统引导文件的分区。调用GRUB菜单。
控制权转移到GRUB菜单。
3.GRUB菜单
:多系统的引导程序。
系统控制权交给GRUB之后,显示启动菜单供用户选择。
选择完系统之后,系统控制权会交给所选的操作系统的内核文件。
centos7使用grub2作为引导器
/boot/gurb2/gurb.cfg
获取内核文件的设备和路径
4.加载内核:
/boot目录当中。
Linux内核文件,事先编译好的可施行的二进制文件。
介于各种硬件资源和系统程序之间,用来调度以及分配系统资源。
需要的启动文件和相关的配置操作,放到内存中。
系统控制权的移交。
5.init进程初始化:
把刚才加载到内存当中的处理配置和处理进程一并执行,生效。
开机过程结束,等待用户登录。
init:init初始化已经被淘汰。被淘汰的核心原因是串行:他是把系统当中配置的脚本和启动程序脚本,按照顺序一个一个执行。
centos7:systemd取代传统的init方式。并行(核心):一起运行。
systemd也是Linux当中所有进程的第一个进程,而且所有进程都是systemd的子进程。
开机自检步骤总结
BIOS自检(查硬件)---MBR(找操作系统)---grub(选择操作系统)---加载内核(处理配置,处理开机启动程序,放到内存中)---init(系统配置生效,运行开机启动程序,整个过程结束,等待用户登录。)
systemd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控制单元[unit],来进行描述和控制系统服务和资源。
单元类型:
service:指的就是服务,进程提供的特定功能就是服务。
socker:通信套接字,提供端口通信服务。
target:target一组服务的集合,描述的是系统的运行级别。
systemctl系统服务控制命令
控制类型:
start:开启
status:状态
restart:重启
reload:重新加载
stop:停止,关闭服务
enable:开机自启
disenable:关闭开机自启
restart:改配置文件一定要把服务重新加载
reload:不需要关闭进程,推荐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仅限于实验环境
running:运行状态
dead:服务已经停止运行
failed:服务有异常,一般来说,是配置文件有错。
tail -f /var/log/messages:如有报错,纠错查看命令
messages:系统日志,所有的系统运行,控制记录都在这个文件当中
.target:
系统的运行级别
Linux有以下运行级别:、
0:关机
1:单用户模式,不需要密码即可登录,用于系统维护 rescue.target
2:字符界面
3:字符界面
4:字符界面
5:图形化界面
6:重启 reboot.target
实验:
1.修复MBR扇区故障。
2.grub
3.改root密码(exit --reboot)
1.
dd:连续复制,设备转换
if= :指定输入设备或者文件。
/dev/sda:指定文件路径
/dev/zero:“零”设备文件,可以提供无限的空字符,一般用来生成一个特定大小的文件。
of=:输出都指定的目录和文件
根据of:指定路径为 /dev/mbr.bak
bs=512M:每次输出512MB
count:输出多少次
1.1.先将已经坏掉的磁盘/dev/sdb1的数据挂载到/backup下
dd:连续复制,设备转换
if=:指定输入设备或者文件
if=/backup/mbr.bak:指定/backup/mbr.bak文件路径
of =/dev/sda:输出到/dev/sda中
此句命令大意为:选择/backup/mbr.bak的文件,输出到/dev/sda中,以达到修复磁盘的功能
1.2.然后将/backup/mbr.bak文件数据输出到/dev/sda中。
实验完成
2.
3.修改root密码
最后exit, reboot 即可重启,root密码就已经修改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