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12】DMA通信原理及编程实验,DMA方式向上位机连续发送数据

本文介绍了STM32的DMA通信原理及其在串口通信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DMA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传输模式,并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DMA以115200bps或更高波特率连续发送数据。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DMA介绍

什么是DMA?

我们知道CPU有转移数据、计算、控制程序转移等很多功能,系统运作的核心就是CPU,

CPU无时不刻的在处理着大量的事务,但有些事情却没有那么重要,比方说数据的复制和存储数据,如果我们把这部分的CPU资源拿出来,让CPU去处理其他的复杂计算事务,是不是能够更好的利用CPU的资源呢?

因此:转移数据(尤其是转移大量数据)是可以不需要CPU参与。比如希望外设A的数据拷贝到外设B,只要给两种外设提供一条数据通路,直接让数据由A拷贝到B 不经过CPU的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MA就是基于以上设想设计的,它的作用就是解决大量数据转移过度消耗CPU资源的问题。有了DMA使CPU更专注于更加实用的操作–计算、控制等。

直接存储器访问 (DMA)
DMA传输将数据从一个地址空间复制到另一个地址空间,提供在外设和存储器之间或者存储器和存储器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DMA传输过程的初始化和启动由CPU完成,传输过程由DMA控制器来执行,无需CPU参与,从而节省CPU资源,提高利用率。

DMA介绍

DMA传输方式

DMA的作用就是实现数据的直接传输,而去掉了传统数据传输需要CPU寄存器参与的环节,主要涉及四种情况的数据传输,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从内存的某一区域传输到内存的另一区域(外设的数据寄存器本质上就是内存的一个存储单元)。四种情况的数据传输如下:

  • 外设到内存
  • 内存到外设
  • 内存到内存
  • 外设到外设

普通模式
传输结束后(即要传输数据的数量达到零),将不再产生DMA操作。若
开始新的DMA传输,需在关闭DMA通道情况下,重新启动DMA传输。
循环模式
可用于处理环形缓冲区和连续数据流(例如ADC扫描模式)。当激活循
环模式后,每轮传输结束时,要传输的数据数量将自动用设置的初始值
进行加载, 并继续响应DMA请求。

DMA传输参数

数据传输需要:
1 数据的源地址
2 数据传输位置的目标地址
3 传递数据多少的数据传输量
4 进行多少次传输的传输模式

当用户将参数设置好,主要涉及源地址、目标地址、传输数据量这三个,DMA控制器就会启动数据传输,当剩余传输数据量为0时 达到传输终点,结束DMA传输 ,当然,DMA 还有循环传输模式 当到达传输终点时会重新启动DMA传输。
  
也就是说只要剩余传输数据量不是0,而且DMA是启动状态,那么就会发生数据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MA数据传输的四个要素

① 传输源 :DMA数据传输的来源
② 传输目标:DMA数据传输的目的
③ 传输数量:DMA传输数据的数量
④ 触发信号:启动一次DMA数据传输的动作

DMA控制器特点

  1. STM32F411微控制器具备两个DMA控制器:DMA1和DMA2,每个
    控制器有8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可以映射到8个通道(或请求);
  2. 每一个DMA控制器用于管理一个或多个外设的存储器访问请求,并通
    过总线仲裁器来协调各个DMA请求的优先级;
  3. 数据流(stream)是用于连接传输源和传输目标的数据通路,每个数
    据流可以配置为不同的传输源和传输目标,这些传输源和传输目标称为
    通道(Channel);
  4. 具备16字节的FIFO。使能FIFO功能后,源数据先送入FIFO,达到FIFO
    的触发阈值后,再传送到目标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MA工作框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方的框图,我们可以看到STM32内核,存储器,外设及DMA的连接,这些硬件最终通过各种各样的线连接到总线矩阵中,硬件结构之间的数据转移都经过总线矩阵的协调,使各个外设和谐的使用总线来传输数据。

有DMA的情况下,ADC采集的数据是怎样存放到SRAM中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发生一个事件后,外设向DMA控制器发送一个请求信号。DMA控制器根据通道的优先权处理请求。当DMA控制器开始访问发出请求的外设时,DMA控制器立即发送给它一个应答信号。当从DMA控制器得到应答信号时,外设立即释放它的请求。一旦外设释放了这个请求,DMA控制器同时撤销应答信号。DMA传输结束,如果有更多的请求时,外设可以启动下一个周期。

总之,每次DMA传送由3个操作组成:

  • 从外设数据寄存器或者从当前外设/存储器地址寄存器指示的存储器地址取数据,第一次传输时的开始地址是DMA_CPARx或DMA_CMARx寄存器指定的外设基地址或存储器单元;
  • 存数据到外设数据寄存器或者当前外设/存储器地址寄存器指示的存储器地址,第一次传输时的开始地址是DMA_CPARx或DMA_CMARx寄存器指定的外设基地址或存储器单元;
  • 执行一次DMA_CNDTRx寄存器的递减操作,该寄存器包含未完成的操作数目。

DMA方式的接口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串口DMA方式向上位机发送数据

1、题目分析

STM32采用串口DMA方式,用115200bps或更高速率向上位机连续发送数据。

2、工程设置

新建过程不再赘述,直接来到外设设置
设置RC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置串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能中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MA设置
点击DMA Settings的Add添加通道,传输速率设置为中速Mediu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式设置为Normal,右侧选择Memor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ystem view下选择DM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钟设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之后导出Keil工程文件即可

3、代码撰写

main.c文件添加代码

uint8_t Senbuff[] = "Hello world!";  //定义数据发送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AL_UART_Transmit_DMA(&huart1, (uint8_t *)Senbuff, sizeof(Senbuff));
  HAL_Delay(10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编译无误后烧录即可

4、串口发送数据

C8T6核心板boot0接0,打开XCOM串口助手,打开串口即可接收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总结

DMA传输过程不占用CPU资源,可以边传输边运行其他任务,更加高效。

参考
[1] https://blog.youkuaiyun.com/as480133937/article/details/104927922
[2] http://www.cnblogs.com/fire909090/p/8881039.html

USART(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和DMA(直接存储器访问)是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外设,用于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以下是使用USART和DMA发送12位数据到上位机进行图形显示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步骤: 1. **初始化USART**: - 配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位等参数。 - 使能USART发送器。 2. **初始化DMA**: - 配置DMA通道,选择USART的发送数据寄存器作为目标。 - 设置DMA传输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 配置DMA传输的数据量(例如,12位数据的长度)。 - 使能DMA传输完成中断。 3. **准备数据**: - 将12位数据存储在一个缓冲区中。确保数据格式与上位机期望的格式一致。 4. **启动DMA传输**: - 启动DMA传输,USART会自动将数据通过DMA发送到上位机。 5. **处理传输完成中断**: - 在DMA传输完成中断服务程序中,执行必要的处理,例如重新配置DMA或通知主程序传输完成。 ### 示例代码: ```c #include "stm32f4xx.h" // 根据具体的微控制器选择头文件 #define BUFFER_SIZE 100 // 数据缓冲区大小 uint16_t data_buffer[BUFFER_SIZE]; // 12位数据缓冲区 uint16_t data_length = BUFFER_SIZE; // 数据长度 void USART1_Init(void) { // 配置USART1参数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 USART_InitStruct.USART_BaudRate = 9600; USART_InitStruct.US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 USART_InitStruct.US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 USART_InitStruct.US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 USART_InitStruct.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 USART_InitStruct.USART_Mode = USART_Mode_Tx;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 USART_Cmd(USART1, ENABLE); } void DMA2_Stream7_Init(void) { // 配置DMA2 Stream7用于USART1_TX 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 DMA_InitStruct.DMA_Channel = DMA_Channel_4; DMA_InitStruct.DMA_PeripheralBaseAddr = (uint32_t)&USART1->DR; DMA_InitStruct.DMA_Memory0BaseAddr = (uint32_t)data_buffer; DMA_InitStruct.DMA_DIR = DMA_DIR_MemoryToPeripheral; DMA_InitStruct.DMA_BufferSize = data_length; DMA_InitStruct.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DMA_InitStruct.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 DMA_InitStruct.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Byte; DMA_InitStruct.DMA_MemoryDataSize = DMA_MemoryDataSize_HalfWord; DMA_InitStruct.DMA_Mode = DMA_Mode_Normal; DMA_InitStruct.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High; DMA_InitStruct.DMA_FIFOMode = DMA_FIFOMode_Disable; DMA_Init(DMA2_Stream7, &DMA_InitStruct); DMA_Cmd(DMA2_Stream7, ENABLE); } int main(void) { // 初始化系统时钟 SystemInit(); // 初始化USART1 USART1_Init(); // 初始化DMA2 Stream7 DMA2_Stream7_Init(); // 启动DMA传输 DMA_Cmd(DMA2_Stream7, ENABLE); while (1) { // 主循环 } } void DMA2_Stream7_IRQHandler(void) { // 检查传输完成标志 if (DMA_GetFlagStatus(DMA2_Stream7, DMA_FLAG_TCIF7)) { // 清除传输完成标志 DMA_ClearFlag(DMA2_Stream7, DMA_FLAG_TCIF7); // 执行必要的处理,例如重新配置DMA或通知主程序传输完成 } } ``` ### 注意事项: 1. **数据格式**:确保12位数据在传输前被正确打包为8位或16位格式,具体取决于上位机的期望。 2. **缓冲区管理**:根据数据量调整缓冲区大小,并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覆盖。 3. **错误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应添加错误处理机制,例如超时检测和重传机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噗噗的罐子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