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一个自学测试的本科生Test_晓
这篇Blog整理了我第一次面试测试开发实习生岗位的面试题目以及整理搜集的相关知识点和资料
其中有些问题的解答还需要完善,希望各位能给我多多指点,共同进步!!
一面
-
UDP和TCP区别
- 连接性
- UDP:不需要连接
- TCP:面向连接
- 是否全双工
- 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
- TCP:全双工通信
- 可靠性
- UDP:尽最大努力的交付,是不可靠的
- TCP:可靠的。确认和重传机制;数据排序;拥塞控制;流量控制
- 是否报文:
- UDP:报文
- TCP:字节
- 效率:
- UDP:效率高
- TCP:效率低
- 连接性
-
网络模型(OSI七层参考模型)以及各层的协议
(1)物理层:在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2)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封装成Mac帧进行传输
- 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 点对点协议PPP:字节填充、零比特填充
- CSMA/CD:多点接入、载波监听、碰撞检测
- 以太网交换机的优点:一个用户在通信时是独占而不是和其他网络用户共享其他网络用户共享传输媒体的带宽
- 以太网交换机的自学习功能
(3)网络层:IP
-
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
分类的IP地址:ABCD类
-
地址解析协议:ARP(在本局域网上的个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主机A向本局域网的某主机B发送IP数据报)
- 首先在ARP高速缓存中找有无IP地址,若有就在ARP高速缓存中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再把这个硬件地址写入MAC帧,然后通过局域网把该MAC帧发送此硬件地址
- 若ARP高速缓存中找不到该IP地址,可能是主机B才入网,也可能是主机A刚刚加电,其高速缓存还是空的。在这种情况下,主机A就自动运行ARP,然后按以下步骤找出主机B的硬件地址
- ARP在本局域网上广播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
- 在本局域网上的搜友主机上运行的ARP进程都收到此ARP请求分组
- 主机B的IP地址与ARP请求分组中要查询的IP地址一致,就收下这个ARP分组,并向主机A发送ARP响应分组,同时在这个ARP响应分组中写入自己的硬件地址
- 注意:虽然ARP请求分组是广播发送的,但ARP响应分组是普通的单播,即从一个源地址发送到一个目的地址
- 子网的划分
- 构造超网
- 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EGP(BGP)
- 内部网关协议:RIP(距离向量算法、OSPF)
- 外部网关协议:BGP(BGP发言人就是BGP边界路由器)
(4)传输层:TCP、UDP
-
端口号:
- 服务器端口号:熟知端口号(最重要的一些应用程序)、登记端口号(按照规定的手续登记,以防止重复)
- 客户端端口号:短暂端口号(通信结束后,刚刚已使用过的客户端口号就不复存在)
-
TCP和UDP的区别
-
UDP主要特点: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面向报文的;没有拥塞控制;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首部开销小
-
TCP的主要特点: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需要在两个套接字之间建立连接);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提供可靠的交付,连接传输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并且按序到达;全双工通信;面向字节流
-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确认和重传机制;数据排序;拥塞控制;流量控制(滑动窗口)
-
拥塞控制:
- 拥塞控制的算法: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 拥塞的判断:重传定时器超时、收到三个相同重复的ACK
-
套接字socket=(IP地址:端口号)
-
TCP连接::={socket1}{socket2} = {(IP1:port1)}{(IP2:port2)}
-
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5)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HTTP、FTP
-
域名系统DNS: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考点:域名DNS服务器查找过程)
-
引申:
- 五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
- TCP/IP四层参考模型:网络接口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