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工厂模式
创建一组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提供一个接口,而且无须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抽象工厂模式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升级版本。在有多个业务品种、业务分类时,通过抽象工厂模式产生需要的对象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式。
抽象工厂模式中的角色与工厂方法类似,也是有4个角色。
■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角色:该角色是抽象工厂模式的核心,与应用系统无关,任何创建对象的工厂类必须实现这个接口。
■ 具体工厂(Concrete Factory)角色:该角色实现了抽象工厂接口,含有选择合适的产品对象的逻辑,并且受到应用程序的调用以创建产品对象。
■ 抽象产品(Abstract Product)角色:该角色负责定义产品的共性,实现对产品最抽象的定义。
■ 具体产品(Concrete Product)角色:该角色实现抽象产品角色所声明的接口,抽象工厂模式所创建的任何产品对象都是某个具体产品角色的实例。
1、抽象工厂模式的优点
抽象工厂模式是工厂方法模式的进一步抽象,针对的是一族产品。如果产品族中只有一种产品,则抽象工厂模式就退化为工厂方法模式。除了工厂方法模式的优点外,抽象工厂模式还具有下列优点。
■ 产品族内的约束为非公开状态,在不同的工厂中,各种产品可能具有不同的相互依赖关系,这些依赖关系由工厂封装在其内部,对于工厂的使用者是不可见的。
■ 生产线的扩展非常容易,如果要针对同一产品族建立新的生产线,只需要实现产品族中的所有产品接口并建立新的工厂类即可。
2、抽象工厂模式的缺点
抽象工厂模式的最大缺点就是产品族本身的扩展非常困难,如果需要在产品族中增加一个新的产品类型,则需要修改多个接口,并且会影响已有的工厂类。
3、抽象工厂模式的使用场景
抽象工厂模式的使用场景是:当一个对象族(或是一组没有任何关系的对象)都有相同的约束,则可以使用抽象工厂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是一个简单的模式,使用的场景非常多,例如,应用需要涉及不同操作系统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抽象工厂模式,如果需要在三个不同的平台(Windows、Linux、Android)上运行,则可以通过抽象工厂模式屏蔽掉操作系统对应用的影响。三个不同操作系统上的软件功能、应用逻辑、UI都应该是非常类似的,唯一不同的是调用不同的工厂方法,由不同的产品类去处理与操作系统交互的信息。
案例:
public class AbstractProductA {
}
public class AbstractProductB {
}
public class ProductA1 extends AbstractProductA {
}
public class ProductA2 extends AbstractProductA {
}
public class ProductB1 extends AbstractProductB {
}
public class ProductB2 extends AbstractProductB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Factory {
abstract AbstractProductA createProductA();
abstract AbstractProductB createProductB();
}
public class ConcreteFactory1 extends AbstractFactory {
AbstractProductA createProductA() {
return new ProductA1();
}
AbstractProductB createProductB() {
return new ProductB1();
}
}
public class ConcreteFactory2 extends AbstractFactory {
AbstractProductA createProductA() {
return new ProductA2();
}
AbstractProductB createProductB() {
return new ProductB2();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bstractFactory abstractFactory = new ConcreteFactory1();
AbstractProductA productA = abstractFactory.createProductA();
AbstractProductB productB = abstractFactory.createProductB();
// do something with productA and product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