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Fi Sensing
文章平均质量分 70
WiFi-Sensing
一去不复返的通信er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在读
展开
-
微多普勒效应
刚体是不能变形的,即在运动中构成刚体的任意两点之间距离保持恒定。刚体运动可由其动力学量来描述,例如线速度和角速度、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线动量和角动量以及动能等。刚体移动时,其位置和方向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非刚体是可变形的,即在运动中构成非刚体的任意两点之间距离可发生变化。研究非刚体运动引起的雷达散射时,可将目标建模为通过节点连接的多刚体组合,故非刚体运动视为多刚体组合运动。人类行为属于非刚体运动的范畴,常见的人类行为微多普勒目标包括步态、手势和其它日常人类行为等。常见的刚体目标包括导弹、车船和无人机等。原创 2023-03-29 11:17:39 · 775 阅读 · 0 评论 -
关于WiFi-Sensing(无线感知)的未来
无线感知的机遇原创 2022-10-31 21:20:54 · 3905 阅读 · 6 评论 -
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信号变换
信道状态信息的信号变换原创 2022-09-22 10:57:29 · 2125 阅读 · 0 评论 -
WiFi信号感知精度
WiFi信号感知极限原创 2022-09-01 15:20:18 · 1393 阅读 · 1 评论 -
WiFi感知中的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与多普勒偏移(doppler shift)代表相同含义,只是在不同文献中表达不同。原创 2022-08-30 11:52:04 · 3948 阅读 · 8 评论 -
信道状态信息(CSI)共轭相乘去噪法
信道状态信息(CSI)共轭相乘去噪法原创 2022-07-20 10:55:59 · 3074 阅读 · 4 评论 -
稀疏重构算法详解
稀疏重构算法详解原创 2022-03-14 19:03:24 · 7158 阅读 · 2 评论 -
信道状态信息(CSI)采集过程中的误差
采样时钟偏移(Sampling Time Offset, STO) 采样时钟偏移源于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不同步, 导致发送 内的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DAC)与接收端内的模拟数字转换器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ADC)的采样时钟不一致。STO 的存在使各条传播路径的 ToF\mathrm{ToF}ToF 均增加了一个时间偏移, 即原本子载波之间的相位偏移除了由 ToF\mathrm{ToF}ToF 产生的相位偏移,原创 2022-03-10 15:57:09 · 3936 阅读 · 0 评论 -
AoA-ToF(信号到达角-飞行时间)联合估计详解
引入 对于MUSIC算法,即使不考虑相干信号的影响,也要保证天线数量大于传播路径数量。现有的商用Wi-Fi设备大多数都是基于IEEE802.11n协议的,设备的天线数量为3根,而在典型的室内环境中,显著的多径数量一般都大于3[1,2]^{[1,2]}[1,2]。通过分析Kotam[1]^{[1]}[1]等人的理论思想可知,天线阵列中的传感器不单单可以是接收天线,也可以是OFDM子载波,即天线阵列中传感器的数量是不受硬件天线数量限制。AoA在天线之间引入相位偏移,ToF在子载波之间引入相位偏移参考文献原创 2022-03-10 15:04:06 · 4716 阅读 · 6 评论 -
空间平滑算法详解
空间平滑算法原创 2022-03-10 10:39:39 · 7134 阅读 · 1 评论 -
解卷绕分析
相位特性由反正切求解,结果的范围是[−π,π][-\pi,\pi][−π,π],假如当前的相位是-3.13,下一时刻的相位是3.13,这时候画图就会产生一个跳动,即从-3.13变到−π-\pi−π以后,突然变成π\piπ,然后变到3.13,如下图所示 但是实际上,我们理解的相位是从-3.13(-179.4°)到-3.15(-180.5°),因此要进行解卷绕,解卷绕即:θ当前时刻的相位−θ后一时刻的相位>−π,则θ后一时刻的相位−2π\theta_{当前时刻的相位}-\theta_{后一时刻的原创 2021-03-31 21:36:44 · 2101 阅读 · 1 评论 -
Music算法详解
MUSIC算法解析原创 2021-03-27 18:34:41 · 13090 阅读 · 5 评论 -
CSI(信道状态信息)和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具体解释
CSI的具体解释原创 2021-01-07 11:54:27 · 24688 阅读 · 8 评论 -
关于Wifi-Sensing的挑战
无线感知的挑战目前的大多数研究工作主要在做单目标的感知、定位。一旦涉及到多目标问题,由于当前带宽和天线阵列数量的限制,无法分离出每个目标对象产生的反射信号。导致采集的信号都是来自多个目标对象的混合信号。2.感知距离受限WiFi信号的通信距离大概在10-20米左右,但是感知距离在2-3米左右。WiFi感知主打应用于室内环境,然后感知距离在2-3米左右,这种感知范围在实际的室内环境是无法应用的。所以需要提升感知距离。3.感知性能的不稳定性据我们所知,目前研究工作效果都比较好,但是存在一原创 2021-01-07 11:27:55 · 1762 阅读 · 2 评论 -
关于Wifi-Sensing(无线感知)的名词解释
路径损耗(path loss)由发射功率的辐射扩散及信道的传输特性造成的。在路径损耗模型中一般认为对于相同的收发距离,路径损耗也相同阴影(shadowing)效应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障碍物造成的,这些障碍物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和绕射等方式衰落信号功率,严重时甚至会阻断信号。多径衰落接收机所接收到的信号是通过不同的直射、反射、折射等路径到达接收机。由于电波通过各个路径的距离不同,因而各条路径中发射波的到达时间、相位都不相同。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接收端叠加,如果同相叠加则会使信号幅度增强,而原创 2020-12-12 11:59:33 · 4652 阅读 · 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