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的测试介绍
一、测试常用分类
主流测试:功能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接口测试
阶段划分
单元(最小功能代码段)测试:针对程序源代码进行测试,一般开发自测 -->白盒测试
集成测试: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 -->灰盒测试
系统测试:针对系统整体功能+兼容+文档 -->黑盒测试 重点核心:功能测试
验收测试:内测/公测
可见度划分
黑盒测试:对程序功能进行测试 ->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判定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
灰盒测试:看见部分代码,对接口进行测试
白盒测试:对源码进行测试
补充
自动化测试属于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归属专项测试
二、质量模型
功能性、性能性、兼容性、易用性、可靠性(无响应、死机、卡顿)、信息安全(传输、存储加密)、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三、测试流程(面试常问)
需求分析:各部门需求理解一致,了解软件的功能
计划编写:测什么、谁来写、怎么测(测试策略、工具)
用例设计:分析需求、覆盖测试点
用例执行
缺陷管理:对缺陷进行管理 (提交->验证->关闭)
测试报告
四、测试用例-编写
编号、模块、标题、优先级、前置条件、测试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
等价类划分法
有效等价类
无效等价类
边界值分析法
开内闭外
如 -99<a<99 -100,-98,50,98,100
如 -99<=a<=99 -100,-99,50,99,100

判定表法
条件桩:问题中所有条件
动作桩:可能采取的策略
条件项:对应的取值(真假)
动作项:条件项、各项取值情况下应采取的动作结果
有n个条件的话,全组合为2的n次方
如果条件超过4个,就不适合覆盖所有条件,应采用(正交法)来解决。

场景法
错误推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