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
应用层 --------------------- 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表示层 --------------------- 数据格式转化,数据加密
会话层 ---------------------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传输层 --------------------- 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进程间通信)报文
网络层 --------------------- 实现数据包的选路和转发 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 -------------------- 完成两个相邻节点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 数据帧
物理层 -------------------- 以二进制形式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数据
为什么要进行分层:
<1>各层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就可以把大量问题分割成小问题,利于实现 灵活性好
<2> 各个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不影响其它层
<3> 分层后,用户只关心用到的应用层,其它层所有用户可以复用。
TCP/IP四层模型及主要协议:
应用层:
HTTP协议和HTTPS协议的连接方式完全不同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端口:80 连接简单,无状态。应用于Web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传递数据,以明文方式发送内容,不提供热呢方式的加密。
HTTPS协议(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端口:443 HTTPS协议需要申请CA证书,一般免费的证书很少,需要交费。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传输协议,由SSL+HTTP协议构成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比HTTP协议安全。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端口: 21 有效的将文件从一台移到另一台上
SMTP协议(电子邮件传输协议) 端口:25 用于电子邮件的收发
传输层:(报文)
TC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 端口号:6 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可靠的报文传输,和对上层应用的连接服务,为此,除了基本的数据传输外,它还有可靠性保证,流量控制,多路复用,优先权和安全性控制等等功能。
UDP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 端口号:17 面向连接不可靠的传输协议,主要用于不需要TCP的排序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的应用程序。
网络层:(数据包)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端口号:0806 将IP地址转化为MAC地址
RARP协议(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端口号:8035 允许局域 网的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 ARP 表或者缓存上请求其 IP地址。
DNS协议(域名解析协议) 端口号:53 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也可以将IP地址转化为相应的域名地址)
ICMP协议(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 没有端口号 它是TCP/IP 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 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息。
IP协议(因特网协议) 1.传输不可靠,IP协议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进行数据的传输, 可靠性由上层协议(TCP)负责。
2.无连接,传输之间不会建立会话,每个数据包的处理之间是独立的,IP数据包可以不按顺序接收,如果一信源向相同的信宿发送两个连续的数据报(先是A,然后是B)每个数据报都是独立的进行路由选择,可能选择不同的路线,因此B可能在A到达之前先到达。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tanrui519521/article/details/82387027
数据链路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