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环形队列、消息队列的实现原理及异同

本文分享了环形队列和消息队列的相关内容。环形队列是首尾相连的FIFO数据结构,用数组线性空间实现,常用于通信领域。消息队列常用于任务间通信,在RTOS中常见。文中还介绍了二者的特性、原理、阻塞机制,并对比了异同,建议都进行研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已剪辑自: https://mp.weixin.qq.com/s/opF5FCDRarYwGhrG4gGCWQ

“环形队列”和“消息队列”在嵌入式领域有应用非常广泛,相信有经验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对它们都不陌生。
但经常看到一些初学者问一些相关的问题,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关于“环形队列”和“消息队列”的内容。
环形队列是在实际编程极为有用的数据结构,它是一个首尾相连的FIFO的数据结构,采用数组的线性空间,数据组织简单,能很快知道队列是否满为空,能以很快速度的来存取数据。
环形队列通常用于通信领域,比如UART、USB、CAN、网络等。
内存上没有环形的结构,因此环形队列实上是数组的线性空间来实现。当数据到了尾部它将转回到0位置来处理。
因此环列队列的逻辑:将数组元素q[0]与q[MAXN-1]连接,形成一个存放队列的环形空间。
为了方便读写,还要用数组下标来指明队列的读写位置。head/tail.其中head指向可以读的位置,tail指向可以写的位置。图片环形队列的关键是判断队列为空,还是为满。当tail追上head时,队列为满时;当head追上tail时,队列为空。但如何知道谁追上谁,还需要一些辅助的手段来判断. 如何判断环形队列为空,为满有两种判断方法:a.附加一个标志位tag

  • 当head赶上tail,队列空,则令tag=0
  • 当tail赶上head,队列满,则令tag=1

b.限制tail赶上head,即队尾结点与队首结点之间至少留有一个元素的空间。

  • 队列空: head==tail
  • 队列满: (tail+1)% MAXN ==head

a.采用第一个环形队列有如下结构:

typedef struct ringq{   int head; /* 头部,出队列方向*/   int tail; /* 尾部,入队列方向*/    int tag ;   int size ; /* 队列总尺寸 */   int space[RINGQ_MAX]; /* 队列空间 */}RINGQ;

初始化状态:

q->head = q->tail = q->tag = 0;

队列为空:

( q->head == q->tail) && (q->tag == 0)

队列为满 :

 ((q->head == q->tail) && (q->tag == 1))

入队操作,如队列不满,则写入:

q->tail =  (q->tail + 1) % q->size ;

出队操作,如果队列不空,则从head处读出。下一个可读的位置在:

q->head =  (q->head + 1) % q->size

头文件ringq.h:

#ifndef __RINGQ_H__#define __RINGQ_H__
#ifdef __cplusplusextern "C" {#endif 
#define QUEUE_MAX 20
typedef struct ringq{   int head; /* 头部,出队列方向*/   int tail; /* 尾部,入队列方向*/    int tag ; /* 为空还是为满的标志位*/    int size ; /* 队列总尺寸 */   int space[QUEUE_MAX]; /* 队列空间 */}RINGQ;
/*   第一种设计方法:     当head == tail 时,tag = 0 为空,等于 = 1 为满。*/
extern int ringq_init(RINGQ * p_queue);
extern int ringq_free(RINGQ * p_queue);

/* 加入数据到队列 */extern int ringq_push(RINGQ * p_queue,int data);
/* 从队列取数据 */extern int ringq_poll(RINGQ * p_queue,int *p_data);

#define ringq_is_empty(q) ( (q->head == q->tail) && (q->tag == 0))
#define ringq_is_full(q) ( (q->head == q->tail) && (q->tag == 1))
#define print_ringq(q) printf("ring head %d,tail %d,tag %d\n", q->head,q->tail,q->tag);#ifdef __cplusplus}#endif 
#endif /* __RINGQ_H__ */
#include <stdio.h>#include "ringq.h"
int ringq_init(RINGQ * p_queue){   p_queue->size = QUEUE_MAX ;
   p_queue->head = 0;   p_queue->tail = 0;
   p_queue->tag = 0;
   return 0;}
int ringq_free(RINGQ * p_queue){  return 0;}

int ringq_push(RINGQ * p_queue,int data){  print_ringq(p_queue);
  if(ringq_is_full(p_queue))   {
     printf("ringq is full\n");     return -1;   }
   p_queue->space[p_queue->tail] = data;
   p_queue->tail = (p_queue->tail + 1) % p_queue->size ;
   /* 这个时候一定队列满了*/   if(p_queue->tail == p_queue->head)    {       p_queue->tag = 1;    }
    return p_queue->tag ;  }
int ringq_poll(RINGQ * p_queue,int * p_data){   print_ringq(p_queue);  if(ringq_is_empty(p_queue))   {
      printf("ringq is empty\n");     return -1;   }
   *p_data = p_queue->space[p_queue->head];
   p_queue->head = (p_queue->head + 1) % p_queue->size ;
    /* 这个时候一定队列空了*/   if(p_queue->tail == p_queue->head)    {       p_queue->tag = 0;    }        return p_queue->tag ;}

看到源代码,相信大家就明白其中原理了。其实还有不采用tag,或者其他一些标志的方法,这里就不进一步展开讲述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研究一下。
在RTOS中基本都有消息队列这个组件,也是使用最常见的组件之一。
消息队列是一种常用于任务间通信的数据结构,队列可以在任务与任务间、中断和任务间传递信息,实现了任务接收来自其他任务或中断的不固定长度的消息。
通过消息队列服务,任务或中断服务程序可以将一条或多条消息放入消息队列中。同样,一个或多个任务可以从消息队列中获得消息。
使用消息队列数据结构可以实现任务异步通信工作。
2.消息队列的特性RTOS消息队列,常见特性:

  • 消息支持先进先出方式排队,支持异步读写工作方式。
  • 读写队列均支持超时机制。
  • 消息支持后进先出方式排队,往队首发送消息(LIFO)。
  • 可以允许不同长度(不超过队列节点最大值)的任意类型消息。
  • 一个任务能够从任意一个消息队列接收和发送消息。
  • 多个任务能够从同一个消息队列接收和发送消息。
  • 当队列使用结束后,可以通过删除队列函数进行删除。

3.消息队列的原理这里以 FreeRTOS 为例进行说明。FreeRTOS 的消息队列控制块由多个元素组成,当消息队列被创建时,系统会为控制块分配对应的内存空间,用于保存消息队列的一些信息如消息的存储位置,头指针 pcHead、尾指针 pcTail、消息大小 uxItemSize 以及队列长度 uxLength 等图片
比如创建消息队列:

xQueue = xQueueCreate(QUEUE_LEN, QUEUE_SIZE);

任务或者中断服务程序都可以给消息队列发送消息,当发送消息时,如果队列未满或者允许覆盖入队,FreeRTOS 会将消息拷贝到消息队列队尾,否则,会根据用户指定的阻塞超时时间进行阻塞,在这段时间中,如果队列一直不允许入队,该任务将保持阻塞状态以等待队列允许入队。当其它任务从其等待的队列中读取入了数据(队列未满),该任务将自动由阻塞态转移为就绪态。当等待的时间超过了指定的阻塞时间,即使队列中还不允许入队,任务也会自动从阻塞态转移为就绪态,此时发送消息的任务或者中断程序会收到一个错误码 errQUEUE_FULL。
发送紧急消息的过程与发送消息几乎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当发送紧急消息时, 发送的位置是消息队列队头而非队尾,这样,接收者就能够优先接收到紧急消息,从而及时进行消息处理。
当某个任务试图读一个队列时,其可以指定一个阻塞超时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如果队列为空,该任务将保持阻塞状态以等待队列数据有效。当其它任务或中断服务程序往其等待的队列中写入了数据,该任务将自动由阻塞态转移为就绪态。当等待的时间超过了指定的阻塞时间,即使队列中尚无有效数据,任务也会自动从阻塞态转移为就绪态。
当消息队列不再被使用时,应该删除它以释放系统资源,一旦操作完成, 消息队列将被永久性的删除。
消息队列的运作过程具体见下图:图片
**4.消息队列的阻塞机制****出队阻塞:**当且仅当消息队列有数据的时候,任务才能读取到数据,可以指定等待数据的阻塞时间。

**入队阻塞:**当且仅当队列允许入队的时候,发送者才能成功发送消息;队列中无可用消息空间时,说明消息队列已满,此时,系统会根据用户指定的阻塞超时时间将任务阻塞。
假如有多个任务阻塞在一个消息队列中,那么这些阻塞的任务将按照任务优先级进行排序,优先级高的任务将优先获得队列的访问权。

“环形队列”和“消息队列”的异同

通过以上分析,你会发现“环形队列”和“消息队列”之间有很多共同点:1.他们都是一种数据结构,结构中都包含头、尾、标志等信息;**2.它们都是分配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且都可以分配多个队列。**3.应用场景类似,有大量吞吐数据的情况下,比如通信领域。…

当然,他们也有一些不同点:
1.“环形队列”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结合操作系统使用。而消息队列依赖RTOS(有些RTOS的参数信息)。2.“环形队列”占用资源更小,更适合于资源较小的系统中。3.“消息队列”结合RTOS应用更加灵活,比如延时、中断传输数据等。…

最后,这两种队列应用都比较广,建议抽空都研究一下。

<think>嗯,用户问同步FIFO和环形缓冲区(Ring Buffer)看起来是不是一样。首先,我需要回顾一下之前关于FIFO和队列的回答,确保这次回答的一致性。之前提到FIFO在硬件中的实现,比如同步FIFO的结构,而队列更多是软件中的抽象结构。现在用户可能是在学习硬件设计时,遇到了环形缓冲区的概念,觉得和同步FIFO类似,所以想确认两者的区别。 首先,我需要明确同步FIFO和Ring Buffer的基本定义和工作原理。同步FIFO通常使用读写指针,基于固定大小的存储(如寄存器或RAM),通过指针的移动来管理数据的进出,并且有满和空的标志。而环形缓冲区也是一种固定大小的缓冲区,读写指针循环移动,覆盖旧数据当缓冲区满时。两者在结构上确实有相似之处,比如都使用指针管理,固定大小存储,但可能应用场景和具体行为有差异。 接下来,用户可能混淆了这两个概念,需要详细对比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两者都遵循FIFO原则,但环形缓冲区可能在满时覆盖旧数据,而同步FIFO可能停止写入,这取决于设计。此外,同步FIFO通常用于硬件中的数据缓冲和跨时钟域,而环形缓冲区可能更常见于软件或某些特定硬件场景,比如实时流数据处理。 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背景。用户可能正在学习FPGA或嵌入式系统开发,涉及到数据缓冲的实现。他们可能在代码中看到类似的结构,比如使用读写指针,所以产生了疑问。需要解释清楚两者的设计目的和行为差异,避免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混淆导致错误。 另外,用户之前的问题是关于FIFO和队列的区别,现在转向同步FIFO和Ring Buffer的比较,说明他们可能在逐步深入理解不同的数据缓冲机制。需要确保回答的结构清晰,逐步引导他们理解两者的异同,可能通过对比表格或示例代码来加强说明。 最后,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关键点,比如满空处理方式、覆盖策略、应用场景的差异,以及可能的实现细节。确保回答准确,并且使用用户容易理解的语言,避免过于技术化的术语,同时提供足够的例子帮助理解。</think>在硬件设计和数据缓冲场景中,**同步FIFO**和**环形缓冲区(Ring Buffer)** 确实在底层实现上非常相似(例如都使用循环指针管理存储空间),但它们的 **设计目标** 和 **行为特性** 存在关键差异。以下是对比分析: --- ### 1. **核心相似点** - **循环指针机制**:两者均通过 **读指针(Read Pointer)** 和 **写指针(Write Pointer)** 循环遍历固定大小的存储空间(如寄存器数组或RAM块)。 - **FIFO原则**:均遵循“先进先出”的数据存取顺序。 --- ### 2. **关键差异** | **特性** | **同步FIFO** | **环形缓冲区(Ring Buffer)** | |-------------------------|------------------------------------------|------------------------------------------| | **满状态处理** | 禁止写入(通过`full`标志) | 可覆盖旧数据(循环写入) | | **空状态处理** | 禁止读取(通过`empty`标志) | 可能返回无效数据或触发错误 | | **设计目标** | 确保数据完整性(不丢失、不覆盖) | 高效处理连续数据流(允许覆盖旧数据) | | **典型应用** | 跨时钟域同步、精确数据缓冲(如DMA) | 实时流处理(如音频采样、网络数据包缓冲) | | **硬件实现复杂度** | 需状态标志(`full`/`empty`)和同步逻辑 | 通常更简单,无需严格的状态标志 | --- ### 3. **行为对比示例** - **同步FIFO**: - **写入**:当缓冲区满时,新数据被阻塞,直到有空间释放。 - **读取**:当缓冲区空时,读取操作无效。 - **代码行为**(Verilog): ```verilog // 同步FIFO的写操作逻辑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 (wr_en && !full) begin buffer[wr_ptr] <= data_in; wr_ptr <= wr_ptr + 1; end end ``` - **环形缓冲区**: - **写入**:无论是否满,始终允许写入,覆盖最旧数据。 - **读取**:可能读取到无效历史数据(需额外逻辑判断)。 - **代码行为**(C语言示例): ```c // 环形缓冲区的写操作(覆盖旧数据) void ring_buffer_write(int data) { buffer[write_idx] = data; write_idx = (write_idx + 1) % BUFFER_SIZE; if (write_idx == read_idx) { read_idx = (read_idx + 1) % BUFFER_SIZE; // 移动读指针,避免读脏数据 } } ``` --- ### 4. **硬件实现细节对比** #### **同步FIFO的关键设计** - **满/空状态判断**: - 通过比较读写指针的 **二进制值** 或 **格雷码(Gray Code)** 来生成`full`和`empty`信号。 - 例如,使用多一位的指针判断满状态: $$ \text{full} = (\text{wr\_ptr[最高位]} \neq \text{rd\_ptr[最高位]}) \ \text{且} \ (\text{wr\_ptr[低位]} = \text{rd\_ptr[低位]}) $$ - **同步化逻辑**: - 读写操作严格受时钟控制,避免亚稳态(如跨时钟域时需异步FIFO)。 #### **环形缓冲区的简化设计** - **指针循环**: - 读写指针通过取模运算(`pointer = (pointer + 1) % SIZE`)实现循环。 - **覆盖策略**: - 不维护`full`标志,直接覆盖旧数据(需应用层处理潜在的数据丢失)。 --- ### 5. **应用场景选择** - **使用同步FIFO**:当需要 **严格保证数据完整性**,例如: - 跨时钟域数据传输(如从高速ADC采样到低速处理器)。 - 需要精确控制数据流的场合(如DMA控制器)。 - **使用环形缓冲区**:当需要 **高效处理连续数据流** 且允许覆盖旧数据,例如: - 实时音频/视频流处理(如麦克风输入缓存)。 - 网络协议栈中的临时包缓冲(如UDP接收)。 --- ### 6. **总结** - **同步FIFO**:是硬件中一种 **受控的、安全的** 数据缓冲结构,强调数据完整性。 - **环形缓冲区**:是更通用的循环存储模型,**允许覆盖**,适合流式数据处理。 尽管两者底层实现相似,但 **是否允许覆盖数据** 和 **是否严格管理状态** 是区分它们的关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机载软件与适航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