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不断进步。1992年9月21日,中央决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工程代号“921”。同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始研制神舟飞船。作为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最终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叫载人飞船阶段,第二步叫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就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中飞行21个小时后,于1999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
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考核了飞船系统的舱段分离技术、调姿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等五大关键技术的可靠性,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次“零”的突破。
神舟二号
神舟二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二艘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神舟二号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飞行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后,于2001年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神舟二号是中国首次正样飞船发射试验,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增加了3种主要系统功能,即留轨运行、舱内环境控制和应急救生。在这次任务中,船上13个分系统均参加飞行试验,凡是与航天员生命环境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
神舟三号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制的一艘无人试验飞船,除没有搭载航天员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
神舟三号于2002年3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经过7天的飞行试验,装载有科学技术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返回舱于4月1日返回地面。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共环绕地球飞行2821圈。
与神舟二号相比,神舟三号主要是增加了逃逸和应急救生功能。飞船具备待发段和上升段应急救生功能,完善了备份伞子系统;运载火箭具备了故障检测和逃逸功能,控制分系统采用了冗余技术。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是中国第四艘无人飞船,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公斤,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后,其返回舱于2003年1月5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神舟四号试验是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前的最后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全面考核了载人飞行的技术状态。
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总长9.2米,总重7790公斤,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和附加段组成。
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其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神舟五号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考核了飞船载人环境,获取了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验证了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