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参考模型

本文深入解析OSI七层模型,从应用层到物理层,详细阐述每一层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包括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过程,TCP与UDP协议的区别,以及TCP/IP协议栈与OSI模型的异同。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一般称之为OSI参考模型,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即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在此框架下,进一步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七层模型及其作用

应用层:通过人机交互来实现各种各样的服务。
表示层:编码,解码,加密,解密。
会话层:发现,建立,维持,终止会话。

传输层:
1:通过不同的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服务
0-65535
静态端口号(著名端口号)0-1023
动态端口号 1024-65535
2:提供可靠的传输 :
确认,重传,排序,流控
3:数据分段:
最大段长度 MSS 1480B
最大传输单元 MTU 1500B
网络层:通过IP来进行逻辑寻址
数据链路层: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为上层服务提供FCS校验
MAC:媒介访问控制子层:通过MAC来进行物理寻址
物理层:定义电气电压,接口规范,光学特性。

口诀:物数网传会表应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

PDU :协议数据单元
数据报文
四层:数据段
三层:数据包
二层:数据帧
一层:比特流
TCP:传输控制协议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数据传输协议

面向连接:三次握手,四次断开

三次握手:

SYN:同步序列号请求
四次断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靠:确认,重传,排序,流控

TCP报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TP:文件传输协议
数据端口(数据传送端口) TCP:20
控制端口(传送控制信号) 一般为 TCP:21
Telnet(远程登录) TCP:23 明文
SSH(安全的Telnet)TCP: 22 密文
http TCP:80 8080
https TCP:443
SMTP (发邮件) TCP:25
POP3 (收邮件) TCP:110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UDP:69
DNS (域名解析)TCP/UDP:53
VNC TCP:5900
UDP的报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的报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TL:生存时间 0-255 默认情况下每经过一台路由器减一
TCP:6
UDP:17
OSPF:89
EIGRP:88

TCP/IP协议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同点:
1:两者都是模型化、层次化
2: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支持
3:每层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不同点:
1:OSI先有模型后有协议,TCP/IP先有协议后有模型
2:TCP/IP协议栈只适用于 TCP/IP网络
3:两者层数量不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