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死锁?
定义: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由于多个进程的并发执行,改善了系统的利用率并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与此同时带来了——死锁。所谓死锁,指的是多个进程因为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相互等待),若无外力,这些进程都无法推进。

2. 进程死锁、饥饿、死循环的区别?
- 死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同时)
- 饥饿,可能只有一个进程
- 死锁和饥饿是操作系统的问题,死循环是被管理者的问题
3. 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
- 互斥条件
- 不剥夺条件
- 请求和保持条件
- 循环等待条件
4. 什么时候会发生死锁?
- 对系统资源的竞争。各进程对不可剥夺的资源(如打印机)的竞争可能引起死锁,对可剥夺的资 源(CPU)的竞争是不会引起死锁的。
- 进程推进顺序非法。请求和释放资源的顺序不当,也同样会导致死锁。例如,并发执行的进程P1、
P2 分别申请并占有了资源 R1、R2,之后进程P1又紧接着申请资源R2,而进程P2又申请资源R1, 两者会因为申请的资源被对方占有而阻塞,从而发生死锁。 - 信号量的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死锁。如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如果实现互斥的P操作在实现同步的 P操作之前,就有可能导致死锁。(可以把互斥信号量、同步信号量也看做是一种抽象的系统资 源)
- 总之,对不可剥夺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可能导致死锁。
5.死锁处理策略
- 预防死锁。破坏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
- 避免死锁。用某种方法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死锁(银行家算法)
- 死锁的检测和解除。允许死锁的发生,不过操作系统会负责检测出死锁的发生,然后采取某种措 施解除死锁。
5.1 预防死锁(死锁预防)
-
破坏互斥条件
互斥条件:只有对必须互斥使用的资源的争抢才会导致死锁。 如果把只能互斥使用的资源改造为允许共享使用,则系统不会进入死锁状态。比如: SPOOLing技术。 操作系统可以采用 SPOOLing 技术把独占设备在逻辑上改造成共享设备。比如,用SPOOLing技术将打 印机改造为共享设备…该策略的缺点: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改造成可共享使用的资源。并且为了系统安全,很多地方 还必须保护这种互斥性。因此,很多时候都无法破坏互斥条件。
-
破坏不剥夺条件
不剥夺条件:进程所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由其他进程强行夺走,只能主动释放。破坏不剥夺条件:
方案一:当某个进程请求新的资源得不到满足时,它必须立即释放保持的所有资源,待以后需要时 再重新申请。也就是说,即使某些资源尚未使用完,也需要主动释放,从而破坏了不可剥夺条件。
方案二:当某个进程需要的资源被其他进程所占有的时候,可以由操作系统协助,将想要的资源强 行剥夺。这种方式一般需要考虑各进程的优先级(比如:剥夺调度方式,就是将处理机资源强行剥 夺给优先级更高的进程使用) 该策略的缺点:- 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 释放已获得的资源可能造成前一阶段工作的失效。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易保存和恢复状态 的资源,如CPU。
- 反复地申请和释放资源会增加系统开销,降低系统吞吐量。
- 若采用方案一,意味着只要暂时得不到某个资源,之前获得的那些资源就都需要放弃,以后再重 新申请。如果一直发生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进程饥饿。
-
破坏请求和保持条件
-
破坏循环等待条件
死锁的必要条件,解决方法
死锁避免,死锁的解决方法
死锁常见计算题型
5.2 死锁处理策略
安全状态
安全状态定义:系统在分配资源时,能够找到一条安全序列满足各个进程的最大的资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