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数目

线数目

题目内容:

现有画有黑线(直线或曲线)的白底图片一张,计算出有多少条黑线、并依次输出每条黑线所占的点数。图片我们用0、1图表示,
1代表黑点 0 代表白点,某点周围8个方向都算连通,如下图所示,共有3条黑线,长度分别是5、3、5: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1
1 0 0 1 1 1 0

输入描述

图的宽w、高h,换行输入图的像素点.(测试数据结果唯一确定)

输出描述

黑线条数、换行输出每条线长度.(条数及每个长度各占一行).

输入样例

7 5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1
1 0 0 1 1 1 0

输出样例

3
5
3
5

近乎BFS裸题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include<string.h>
#include<vector>
#include<cstdio>
#include<set>
#include<stack>
#include<queue>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list>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int n, m;
int map[1000][1000];
bool vis[1000][1000];
int sum;
int t[8][2] = {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
typedef pair<int, int> P;

int bfs(int a, int b)
{
	vis[a][b] = true;
	queue<P> q;
	q.push(P(a, b));
	int len = 0;
	while (q.size())
	{
		P p = q.front();
		q.pop();
		len++;
		for (int i = 0; i < 8; i++)
		{
			int na = p.first + t[i][0];
			int nb = p.second + t[i][1];
			if (na >= 0 && na < n && nb >= 0 && nb < m && map[na][nb] && !vis[na][nb])
			{
				q.push(P(na, nb));
				vis[na][nb] = true;
			}
		}
	}
	return len;
}
int main()
{
	cin >> m >> n;
	for (int i = 0; i < n; i++)
		for (int j = 0; j < m; j++)
			cin >> map[i][j];
	queue<int> q;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m; j++)
		{
			if (map[i][j] && !vis[i][j])
			{
				q.push(bfs(i, j));
				sum++;
			}
		}
	}
	cout << sum << endl;
	while (q.size())
	{
		cout << q.front() << endl;
		q.pop();
	}
}
本文介绍了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技术的起源和优势,包括其作为多主控总线系统的特性,以及在汽车电子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内容涉及CAN总线的物理层,如拓扑结构、差分信号传输、收发器和端接电阻的作用,以及高速和低速CAN的区别。下篇将探讨数据链路层和同步机制。摘要由优快云通过智能技术生成概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汽车ECU越来越多,如ABS,电控门窗,电子燃油喷射装置。如果仍然采用常规的点对点布线方式,即电线一段与开关相接,另一端与用电设备相通,将会导致车上电线数目的急剧增加,从而带来线束的冗余及维修成本的提高。这就对汽车的线束分布及信息通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线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解决了传统布线方式中线束多,布线难,成本高等问题,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技术应运而生。点对点通信总线通信CAN总线是由德国研发和生产汽车电子产品著称的BOSCH公司开发的,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ISO11519),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控(Multi-Master)的总线系统。传统总线系统如USB或以太网等是在总线控制器的协调下,实现从A节点到B节点大量数据的传输。CAN网络的消息是广播式的,即在同一时刻网络上所有节点侦测的数据是一致的,它是一种基于消息广播模式的串行通信总线。 CAN总线的很多优点,使得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传输速度最高到1Mbps, 通信距离最远到10km,无损位仲裁机制,多主结构。 CAN总线标准CAN总线标准之规定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至于应用层需要用户自定义。不同的CAN标准仅物理层不同。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ISO11898;应用层:不同的应用领域使用不同的应用层标准。  CAN物理层CAN拓扑网络连接在CAN总线上的设备叫做节点设备(CAN Node),CAN网络的拓扑一般为线型。线束最常用的是双绞线线上传输为对称的差分电平信号。下图为CAN总线网络示意图,节点主要包括Host、控制器和收发器。Host常集成有CAN控制器,CAN控制器负责处理协议相关功能,以减轻Host的负担。CAN收发器将控制器连接到传输媒介。通常控制器和总线收发器通过光耦或磁耦隔离,这样即使总线上过压损坏收发器,控制器和Host设备也可以得到保护。在发送数据时,CAN控制器把要发送的二进制编码通过CAN_Tx线发送到CAN收发器,然后由收发器把这个普通的逻辑电平信号转化成差分信号,通过差分线CAN_High和CAN_Low输出到CAN总线网络。接收数据过程,相反。采用差分信号,可以取得更好的电磁兼容效果。因此,CAN总线物理传输媒介只需要两根线。高速CAN总线最高信号传输速率为1Mbps,支持最长距离40m。ISO11898-2要求在高速CAN总线两段安装端接电阻RL(端接电阻一般为120Ω,因为电缆的特性阻抗为120 Ω,为了模拟无限远的传输线。)以消除反射。低速CAN最高速度只有125Kbps,所以ISO11898-3没有端接要求。因为传输距离越大,信号时延也越大,为了保证消息的正确采样,总线上的信号速率相应也要下降。下图是推荐的信号速率与距离的关系。CAN收发器CAN总线分高速CAN和低速CAN,收发器也分为高速CAN收发器(1Mbps)和低速CAN收发器(125Kbps)。低速CAN也叫FaultTolerance CAN,指的是即使总线上一根线失效,总线依然可以通信。如同串口中的MAX3232用作电平转换,CAN收发器的作用则是把逻辑信号转换为差分信号。差分信号CAN总线采用差分信号传输,通常情况下只需要两根信号线就可以进行正常的通信。在差分信号中,逻辑0和逻辑1是用两根差分信号线的电压差来表示。当处于逻辑1,CAN_High和CAN_Low的电压差小于0.5V时,称为隐性电平(Recessive);当处于逻辑0,CAN_High和CAN_Low的电压差大于0.9V,称为显性电平(Dominant)。高速CAN低速容错CAN (Fault Tolerance CAN)CAN总线遵从“线与”机制:“显性”位可以覆 盖“隐性”位;只有所有节点都发 送“隐性”位, 总线才处于“隐性” 状态。这种“线与”机制使CAN总线呈现显性优先的特性。CAN总线连接器下一部分将介绍CAN总线数据链路层,和CAN总线同步机制。
最新发布
03-2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