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练习使用socket,编写两个.c文件需要分别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觉得很费事。于是采用Makefile管理编译文件,虽然之前看过很多Makefile,但是自己写的时候发现没有想象的简单,一些符号的使用和含义并不清楚,但是东西太多,我是用到那个查那个,就写出了下面的实例,含义在注释中说明。
#将此目录下的c文件获取
SOURCE = $(wildcard *.c)
#将SOURCE中的名字后缀替换
TARGETS = $(patsubst %_TCP.c, %, $(SOURCE))
#有两种理由需要使用PHONY 目标:避免和同名文件冲突,改善性能
#此处用于改善性能,可以告知all目标并不是实际产生的文件
.PHONY:all
#基本变量赋值,这里代表选择编译器
CC = gcc
#CFLAGS 表示用于 C 编译器的选项
#-Wall 选项可以打印出编译时所有的错误或者警告信息
#-g 选项是指可以用gdb调试
CFLAGS = -Wall -g
all:$(TARGETS)
# $^ 代表所有的依赖对象
# $@ 代表目标
# $< 代表第一个依赖对象
# %:%_TCP.c
# 模式变量表示与目标相同的_TCP.c文件
$(TARGETS):%:%_TCP.c
$(CC) $^ $(CFLAGS) -o $@
@echo "BEGIN"
@echo $^
@echo $<
@echo $(SOURCE)
@echo $(TARGETS)
@echo "END"
clean:
rm -rf $(TARGETS)
运行环境:ubnutu 16.04
目标 :server client
依赖 :server_TCP.c client_TCP.c
因为是在练习使用socket,文件名是这么定义的,可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并同步修改Makefile,挺方便的。
后续把TCP调好也会分享上来。
这篇写的帮助很大:https://blog.youkuaiyun.com/qq_43557686/article/details/12675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