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调用
当一个函数执行时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返回(return)另一个函数的调用时,就叫做尾调用。
函数调用会在内存形成一个"调用记录",又称"调用帧"(call frame),保存调用位置和内部变量等信息。如果在函数A的内部调用函数B,那么在A的调用记录上方,还会形成一个B的调用记录。等到B运行结束,将结果返回到A,B的调用记录才会消失。如果函数B内部还调用函数C,那就还有一个C的调用记录栈,以此类推。所有的调用记录,就形成一个"调用栈"(call stack)。
而尾调用是在函数A执行时最后一步return 执行调用函数B,由于是函数的最后一步操作,所以不需要保留外层函数的调用记录,此时A的调用记录就会被销毁。调用栈中始终只保持了一条调用帧。。这就是"尾调用优化"的意义。
注意:尾调用优化只在严格模式下有效。
在ES6中,strict模式下,满足以下条件,尾调用优化会开启,此时引擎不会创建一个新的栈帧,而是清除当前栈帧的数据并复用:
-
尾调用函数不需要访问当前栈帧中的变量;
-
尾调用返回后,函数没有语句需要继续执行;
-
尾调用的结果就是函数的返回值;
ES6的尾调用优化只在严格模式下开启,正常模式是无效的。
这是因为在正常模式下,函数内部有两个变量,可以跟踪函数的调用栈。
arguments:返回调用时函数的参数。
func.caller:返回调用当前函数的那个函数。
尾调用优化发生时,函数的调用栈会改写,因此上面两个变量就会失真。严格模式禁用这两个变量,所以尾调用模式仅在严格模式下生效。
尾递归
//先写一个普通的递归函数 求阶乘
function factorial(n){
if(n <= 1){
return 1;
}
return n * factorial(n-1);
}
// 当要求的阶乘非常大时,就有可能出现栈溢出的错误,并且复杂度为O(n)
console.log(factorial(500000));
而经过尾递归优化之后
'use strict';
function factorial(n,total){
if(n <= 1){
return total;
}
return factorial(n-1, n * total);
}
console.log(factorial(500,1));
// 调用如下:
// 500 1
// 499 500*1
// 498 499*500*1
// 497 498*499*500*1
//这样通过尾递归,调用栈只会有一个记录,复杂度为O(1)
然而尾递归的实现,需要改写递归函数,确保最后一步只调用自身。
这样就必须把函数内用到的中间变量改写为递归函数的参数,就导致函数的语义化不够明显!
幸运的是,在ES6中有参数默认值
'use strict';
function factorial(n, total = 1){
if(n <= 1){
return total;
}
return factorial(n-1, n * total);
}
console.log(factorial(50));
或者用一个符合语义的函数去调用
'use strict';
function tailFactorial(num, total) {
if (num === 1) {
return total;
}
return tailFactorial(num - 1, num * total);
}
function factorial(num) {
return tailFactorial(num, 1);
}
console.log(factorial(50));
甚至可以再稍加改写一下,运用函数式编程柯里化的思想:将多参数的函数转换成单参数的形式
function currying(fn, n) {
return function (m) {
console.log(this == window);//ture
return fn.call(this, m, n);
};
}
function tailFactorial(n, total) {
if (n <= 1) {
return total;
}
return tailFactorial(n - 1, n * total);
}
const factorial = currying(tailFactorial, 1);
factoria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