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背景】
最近在看一本书《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正看到第七章“技术攻坚”简单介绍了一下支付宝的架构从第一代的烟囱架构、第二代的分布式架构,第三代的云计算架构,其中有个词“异地多活”出现了一次,但没有详细描述。
之前接触的容灾方案,顶多就是两地三中心的双活架构+异地备份,特地从一些公开的资料中尝试学习一下阿里巴巴“异地多活”的架构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两地三中心架构满足不了阿里巴巴的要求】
1、异地节点是冷数据,和最新数据有时差。如果2各生产中心出问题后,没有人有多强的信心能够保障异地起用后是可以正常服务的。因为异地备份中心是冷的,平时没有用户流量进去,意味着拉业务需要时间,也不一定能拉起来。模式看起来很安全,也可用。事实上不一定是这样。
2、异地备份中心因为不对外提供服务,所以整个资源会处于浪费状态,成本比较高。
3、阿里的用户规模非常大,虽然是两地三中心,数据也是在同一个城市写,比如“双十一”的场景中压力非常高的情况下,所有数据都是单点写,由于双十一的用户访问量每年都增幅很大,数据库和业务层面的伸缩面临非常大挑战。
【异地多活的技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