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redux学习笔记-2-react-redux

本文介绍了React-Redux的基本原理和在大型项目中的应用技巧,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演示了如何利用React-Redux来管理复杂的组件状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前言

    本文简要介绍一下个人在做react-redux过程中的理解和demo解析。在阮一峰的教程 react-redux三部曲中对react-redux做了非常通俗易懂的讲解。但是在构建项目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考虑,有一些坑需要踩。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下自己的理解并给出一个可以运行的实例。

    本文首先介绍一下个人对react-redux的理解,然后说明一下使用react-redux构建项目的关键点。最后介绍一个实例。

2.react-redux的个人理解

    如果你熟悉react,那么你应该知道,这是一个以组件为核心的框架,它提供给我们构建组件的很方便的体验。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组件的state去改变视图的展示。使用react创建组件,可以使我们不必关注DOM操作,只需要专注于业务逻辑,这极大地提高了代码的执行效率和代码的可维护、可读性。DOM操作是react替我们完成的,它根据组件state的变化去动态渲染DOM视图,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把视图的变化进行抽象,对应到我们设计的组件的state,我们管理state就可以了。可是,如果项目的规模较大时,state的变化非常复杂,各个组件之间的通信逻辑将可能变得很难管理(实际上,react组件间通信应该仅限于父子间通信,父到子是传props,子到父是子调用父组件的回调。如果组件层级较多或者不是直系血亲,则应该使用其他机制进行通信管理)。react-redux就是帮助我们处理这种情况的。它使用状态机的思想,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管理react组件的状态,并且可以方便清晰地进行组件间通信。

    react-redux的特点有以下这些:react-redux认为,一个应用就是一个状态机,视图触发状态的改变进而改变状态然后再刷新视图;react-redux认为,组件包括容器组件和UI组件。容器组件和UI组件有什么区别呢?简单地说,UI组件没有状态,当然也不需要改变状态,容器组件是有状态的。UI组件只根据父组件传过来的参数(props)去渲染不同的视图。容器组件是有状态的,状态在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会发生改变,状态的改变应该导致容器组件的视图更新。react-redux为我们提供了由UI组件生成容器组件的API:connect,使用这个API可以由一个UI组件生成一个容器组件,这个容器组件负责管理状态并把状态传递到UI组件中以更新视图。因此,如果使用了react-redux,我们应该这样设计组件:如果你认为一个组件是容器组件,那么你需要写一个UI组件,这个UI组件根据props的数据渲染视图,并且它可以触发父组件(容器组件)状态的更新,然后使用connect生成一个容器组件;如果你认为一个组件是个UI组件,那么直接使用react写个组件就可以了。

    react-redux如何管理状态呢?我们知道,状态机包括state(状态),和action(活动),状态机运行时,先由初始state开始,每次触发一个action就会跳到下一个state。所以定义一个状态机需要知道 1.所有的state和 2.所有的action,并且要知道 3.处于每一个state时,触发任一个合法action将会跳向哪个state。下面介绍一下在使用react-redux搭建的项目中是如何定义这三方面内容的。1.怎样定义state?是通过store。store保存着所有的state,并且提供了可以更新state的API:store.dispatch。2.怎样定义action?react-redux中的action是一个对象,包含一个type字段和其它自定义字段。这需要我们自己定义。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写一些action creater。3.怎样定义触发action的响应?用reducer,reducer定义了在处于某个state时,接到一个action应该跳到哪个state。定义好这三方面内容,其实就定义了一个可以正常运行的状态机,上面说到,react-redux不仅可以改变状态,还可以进行组件间通信,其实质也是触发action,一个组件可以触发其它组件的action,或者共享action,这样就可以进行通信了。使用react-redux完整构建一个项目应该包括以下关键点:

    首先,定义actionCreaters,然后定义组件,如果是容器组件,则定义一个UI组件(根据props渲染视图),再使用connect生成容器组件,connect的第一个参数是mapStateToProps,它返回一个对象,key是UI组件的props,value是容器组件的state,加上这个参数的话,该组件将会订阅store中相应的state,当state改变时,就可以重新渲染视图了,当一个组件在某种情况下需要知道其它组件的状态时,可以用这种方法订阅其它组件的state,第二个参数是mapDispatchToProps,如果不传改参数,将默认传store.dispatch到你的UI组件props中,这样在你定义的UI组件中就可以使用this.props.dispatch触发action了。定义好组件之后再定义reducer,reducer是纯函数,它根据你传来的action更新state。然后定义store,store的定义使用redux提供的 createStore API,它可以创建一个store实例,如果你需要异步触发action,那就要用到redux-thunk这个中间件,它允许你既可以定义返回对象的actionCreater也可以定义在其中dispatch(action)的actionCreater,这样你就可以在actionCreater中做一些异步操作了,比如等ajax返回了再dispatch一个action。最后,使用ReactDom.render将组件挂在到响应节点上,注意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Provider API将store传递下去。

3.demo

    下面介绍一下使用react-redux构建的一个demo

    除了需要安装react,redux等框架,还需要安装babel,因为我们使用了JSX和ES6/ES7的语法,因此需要在打包时进行转译。本地项目构建需要安装一系列框架和插件:

// 安装react和react-redux相关
npm install --save-dev react react-dom redux react-redux redux-thunk
// 安装babel核心库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core babel-loader
// react用来解析JSX,es2015用来解析ES6,stage-0用来解析ES7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preset-react babel-preset-ex2015 babel-preset-stage-0
// 安装其它loader
npm install --save-dev css-loader style-loader
// 安装其它插件
npm install --save-dev html-webpack-plugin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webpack配置如下:

var ExtractTextPlugin = require('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var Html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__dirname + '/game/main.js',

    output: {
        path: __dirname + '/public',
        filename: 'main.js'
    },

    module: {
        rules: [
            {
                test: /\.js$/,
                use: {
                    loader: 'babel-loader',
                    options: {
                        presets: ['es2015', 'react', 'stage-0']
                    }
                }
            },
            {
                test: /\.css$/,
                use: ExtractTextPlugin.extract({
                    fallback: 'style-loader',
                    use: 'css-loader'
                })
            }
        ],
    },

    plugins: [
        new ExtractTextPlugin('[name].css'),
        new HtmlPlugin()
    ]

}
运行方式:执行

npm run build

然打开public文件中的index.html即可

demo地址:https://github.com/KIDFUCKER/react-redux-demo.git

分支: v2-react-redux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Kotlin语言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方面的特性和优势,结合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Kotlin的核心技巧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解释了它们如何简化集合操作和回调函数处理。接着,详细讲解了Kotlin Multiplatform(KMP)的实现方式,包括共享模块的创建和平台特定模块的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最后,文章总结了Kotlin在Android开发、跨平台移动开发、后端开发和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指出Kotlin将继续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 适合人群:对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Kotlin初学者和中级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otlin中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②掌握Kotlin Multiplatform的实现方式,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③了解Kotlin在不同开发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代码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Kotlin的函数式编程特性和跨平台开发能力。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代码案例,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历史速度命令(HVC)增强仿射编队机动控制性能的方法。论文提出了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全面评估HVC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易于测试的稳定性条件,并给出了延迟参数与跟踪误差关系的显式不等式。研究为两轮差动机器人(TWDRs)群提供了系统的协调编队机动控制方案,并通过9台TWDRs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稳定性和综合性能改进。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实现,涵盖仿射编队控制类、HVC增强、稳定性条件检查以及仿真实验。代码不仅实现了论文的核心思想,还扩展了邻居历史信息利用、动态拓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等性能提升策略,更全面地反映了群体智能协作和性能优化思想。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对群体智能、机器人编队控制、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提升;②掌握仿射编队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和仿真实验;③学习如何通过引入历史信息(如HVC)来优化群体智能系统的性能;④探索中性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仿射编队控制技术。代码结构清晰,涵盖了从初始化配置、控制律设计到性能评估的各个环节,并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工具,便于理解和分析系统性能。通过阅读和实践,读者可以深入了解HVC增强仿射编队控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