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来源
物料主数据理想来源一般是料号管理流程,在此流程中会定义并解释以下相关内容:
物料料号
物料的类别([成品,半成品,材料,……],[原料,辅料,包料,……])
物料的状态([试产,量产,……],[有效,无效,……])
物料的类别会涉及到物料的成本计算方式、工序等后续分析所用维度;
物料状态,涉及到物料的计算范围,又或者计算方式。这些都很重要。
除此外也可包含其他分析相关内容如料号的统计良率等,
理想数据来源业务系统一般是ERP 料件管理模块 和 PLM 项目管理模块;
可能面临的挑战
料号的状态与实际使用过程不一致
理想中,料号在没有订单,没有库存等等不再使用时需要失效,
但由于以下情况,料号的状态,会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该物料对应产品的目标客户仍在合作,只是比较长时间没有订单,所以仍然保留有效状态;
失效的流程时间较长,流程没有走完,但汇报数据现在就要;
临时的、用于测试系统平台其他数据的料号;
使用料号的系统 脱离 定义料号的系统 单独判断的状态;
料号所属范围
与料号状态相比,料号所属范围受到时序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所属范围变动没有状态频繁。
可即使没有太高的变动频率,由于以下情况也会使料号所属范围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且不容易通过已有的逻辑判断:
该物料业务线切分不是从零建立,而是从已有的业务线中直接分离,这会导致在没有建立新业务线判断规则的情况下,使数据并入旧业务线;导致不一致;
日常工作下该物料只在事实数据中区分尤其共用料,替代料,比如库存的入库出库时同一个料号的料按照对应工单号,入库单号等区分,且此单号本身无法区分对应所属业务线,导致事实数据无法判断所属;
可替代来源
人工填报
人工填报是一个临时的解决方案,但存在以下问题:
及时性:工作量过大时无法保证及时性;
版本管理:部门间沟通效率不能保证填报信息版本一致;
格式:人工操作过程中始终会面对格式不一致的问题,比如前后空格,数字的汉字格式和阿拉伯数字格式;
故在有系统管理的情况下不推荐使用人工填报的方式
其他维度或者事实数据
BOM,库存,订单,物料需求等也可作为临时来源,
它们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毕竟它们会在系统中及时的流转,且没有版本的问题;
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从源头定义变得必要:
事实数据的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比如某个料的库存今天有,明天没有,即使我们从一个较长的周期里抓取,但仍然不能全面,且会耗费巨大的计算成本;
事实数据本身的相同的问题,比如未能区分所属的工单,暂时未区分或者暂时没把信息录入系统的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