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详解卷一:协议】ch10 动态选路协议

1. 引言

路由器间的通信,RIP(选路信息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选路协议)、BGP(边界网关协议)、无分类域间选路

2. 动态选路

相邻路由器之间进行通信,以告知对方当前所连的网络——动态选路。路由器上的路由守护程序运行选路协议与相邻路由器进行通信。
未改变的:内核在IP层的选路方式,内核搜索路由表,查找主机路由、网络路由以及默认路由的方式。
改变的:放置到路由表中的信息(由路由守护程序动态地增加或删除,而不是来自于引导程序中的route命令)
每个AS(自治系统)内采用的选路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最常用的IGP是选路信息协议RI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是一种新的IGP
不同AS之间的选路协议:外部网关协议EGP,边界网关协议BGP

3. Unix选路守护程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RIP:选路信息协议

4.1 报文格式

使用IP地址时的RIP报文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命令字段:请求1,应答2,3、4舍弃不用,轮询5,轮询表项6。请求要求其它系统发送全部或部分路由表,应答包含发送者全部或部分路由表。
  2. 版本字段:1(RIPv2为2)

这种格式的RIP报文最多可以通告25条路由,这样报文总长度为20*25+4=504,小于512字节

4.2 正常运行
  1. 初始化:在每个启动了的接口上发送一个请求报文,要求其他路由器发送完整路由表。目的UDP端口号为520,命令字段为1,地址系列字段为0,度量字段为16
  2. 接收到请求:路由器将完整路由表发送给请求者,或是处理请求中的每一个表项后发回响应
  3. 接收到响应:更新路由表
  4. 定期选路更新:每隔30s,所有或是部分路由器将完整路由表发送给相邻路由器
  5. 触发更新:当路由的度量发生变化时更新。只需要发送发生了变化的表项。

注意:3min内未更新的路由的度量会被设置成16并标注为删除,再过60s,从本地路由表中将其删除

4.3 度量

RIP采用跳数作为路由度量

  1. 直接连接接口的跳数为1
  2. 若相邻路由器通告它与其他网络路由的跳数为1,那么我们与那个网络的度量就是2
  3. 跳数最大值为15,度量为16表示无路由到达该IP地址,即,RIP只能用在主机之间最大跳数为15的AS内
4.4 问题
  1. 没有子网地址的概念,无法区分主机号的非零部分是子网号还是主机地址
  2. 路由器或链路故障后要过几分钟才能稳定,这段时间里可能会发生路由环路
  3. 采用跳数作为度量,一方面忽略了其他因素,另一方面最大值为15限制了可使用RIP的网络的大小

5. RIP版本2

实际上就是利用RIP报文中 “必须为0” 的字段来传递额外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路由域:选路守护程序的标识符,指出数据报的所有者
  2. 选路标记:携带一个EGP和BGP的自治系统号,该标记是为了支持外部网关协议存在的

6.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与RIP的不同点

  1. OSPF属于链路状态协议,路由器不与邻站交换距离信息,而是每个路由主动测试与其邻站相连链路的状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其他邻站,从而建立起完整的路由表。
    而RIP采用的是距离向量,即,发送的报文包含一个距离向量(跳数),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收到的邻站的距离向量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2. OSPF直接使用IP,不适用UDP或TCP(IP首部的协议字段有自己的值)

OSPF的优点

  1. 采用多播而非广播,减少了不参与OSPF的系统负载
  2. 采用了简单鉴别机制,安全
  3. 多条相同开销的路径。当对同一个目的地址存在多个具有相同开销的路径时,允许使用多条路径,从而可以在这些路径上平均分配流量,流量平衡
  4. 可对每个IP服务类型计算各自的路由集(一个目的地址可以有多个路由表项)
  5. 支持子网。到主机的路由子网掩码全1,默认路由IP地址全零、网络掩码全0
  6. 节省IP地址。点对点链路不需要每端一个IP地址(无编号网络)

7. BGP:边界网关协议

7.1 AS中IP数据报分类

起始或终止于该AS的流量称为本地流量,其他的流量则称为通过流量

7.2 自治系统分类
  1. 残桩AS,只有本地流量,与其他AS只有单个连接
  2. 多接口AS,与其他AS有多个连接,但拒绝传送通过流量
  3. 转送AS,与其他自治系统有多个连接

1和2不需要使用BGP,只需要运行EGP

7.3 与RIP和OSPF的不同
  1. BGP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RIP使用UDP,OSPF直接使用IP不使用TCP或UDP
  2. BGP也是距离向量协议,但与采用跳数作为路由度量的RIP不同,BGP列举到每个目的地址的路由
7.4 其他
  1. 允许使用基于策略的选路
  2. 定期(间隔建议为30s)发送keepalive报文给邻站来检测TCP连接对端的链路或主机失败

8. CIDR:无类型域间选路

8.1 目的和基本思想

用来防止路由表膨胀,CIDR也称为超网。
基本思想就是分配多个IP地址,使路由表中的多个表项总和成更少的数目。

8.2 总和表项需要满足的特性
  1. 总和的IP地址要具有相同的高位地址比特
  2. 路由表和选路算法要扩展成根据32位IP地址和32位掩码做选路决策
  3. 需要扩展选路协议,使其除了32位地址外还要有32位掩码
8.3 其他
  1. 最佳匹配总是最长匹配
  2. “无类型”指的是选路决策基于整个32位IP地址的掩码操作,不论IP地址类型

9. 小结

  1. 内部网关协议IGP,最常用的IGP——路由信息协议RIP以及新IG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
  2. 外部网关协议EGP,新近流行的EGP——边界网关协议BGP
  3. 减小Internet路由表大小的新技术——无类型域间选路CIDR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