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博客一周年有感
不知不觉又一年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一整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还好自己坚持下来了,至少每个月都有自己的博客发表。不过值得我自己注意的就是有些博客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一年内的博客发表的分布图:
总结过去的一年技术发展
自我感受
2017-10 ~ 2018-10 也是我大二的完整一年。
可以说这一年我的进步还是自己可以明显感受的到的~
从大二上学期的似懂非懂,到现在大三的上学期,至少自己心里面都有了一杆秤,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东西,自己应该去学点什么东西,以及如何去规划自己最近几年的学习或职业路径。
现在大三了,专业课非常多,而且还面临着考证(软件设计师和六级),以及考研的压力。可以说留给自己学习技术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大二的时候,有更多的"非强制时间"可以自己去掌控,不必被各种问题去花费时间。
英语底子薄弱的我,每天都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复习英语,毕竟四六级证书还是挺重要的。
课外技术发展
从大二开始的Java,其实早在大一的时候我就自己看了点java方面的东西,我以前以为自己学的还挺不错的了,直到我遇到了当时的Java老师—“老李” ,他上课的思维阔度非常大,经常是跳跃性思维,同时他所授课的内容也是相比其他老师最深入的。还有与电路基础老师一起聊天等等,老师对我帮助也是巨大。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 三大巨头算是我大二计算机理论课最麻烦的地方了,虽然期末考试都比较容易搞定,但是想真真正正的学到的理论东西还是挺晦涩难懂的。
在大二我也就开始了解各种我们需要掌握的技能:
-
尝试linux操作,了解并使用linux操作系统。同时我的个人博客也是在linux环境下搭建完成的。
-
用jekyll+ruby+github服务器搭建了自己的个人博客站点。
-
同时自己开始进阶的去了解Java方面的知识,从JavaSE - > JavaSE高级 - > JavaEE …
-
自己大二的课程设计,做了人生中的第二款游戏"坦克大战",源码地址:点击此处,一款小游戏是大一时候做的贪吃蛇…这款坦克大战算是稍微有点意思的游戏了。里面还还牵扯到了一些数学方面的计算碰撞问题,各种闪烁问题…等等,遇到不会的地方就查,就思考,同样有时也要和别人交流。
-
这一年也零碎的做了一些算法题,类似于acm解决问题的那种。(南阳理工的acm系统,洛谷,LeetCode),再大二下学期也是拿了个校赛的二等奖吧(全校40几名),不算优异。
-
等等 …
上述都是课外自己掌握一些技能。
课内技术发展
因为我选修的方式是大数据与云计算方向的课程,所以在课堂上我学习的东西更偏向于大数据,但是我个人觉得本科生可以初步的了解和简单实用大数据方面的知识,但是想要像学web那样深入的去了解还是很困难的。
-
初识Hadoop : 对于我们这些新手而言,搭建一个Hadoop的环境是真的不简单,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不是Ubuntu-linux用户。我当时主要使用的是arch-manjaro-linux 操作系统。目前国内关于manjaro系统的文档很少…基本上都是英文的,如果用各类翻译工具去翻译的话,那是真的惨:我当时就跟着翻译软件来尝试了一下,各种报错,各种写错…许多的问题(),那个时候我也再次意识到了能够独立阅读英文文档的重要性。
最终还是使用了Ubuntu操作系统来搭建了Hadoop环境。 -
在搭建Hadoop的基础上操作HDFS文件系统
-
了解NoSql 比如(Hbase,Mongdb,Redis 等等),并通过JavaAPI来链接数据库并对数据库操作。
-
简单利用MapReduce和Spark 流处理来完成小功能:单词统计,家族关系统计,字母频率统计 等等
-
利用kafka 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实时流分析系统,来分析随机产生的数字频率。
-
最后利用Linux、MySQL、Hadoop、HBase、Hive、Sqoop、R、等技术+Eclipse环境来完成了一个Demo: 网站用户行为分析,并对其可视化。
总结自己大二学年
- 足球队第五名:
学校男子足球联赛 " 阳光杯 " 我们学院夺得了第五名, 这个成绩是我们每天晚上训练拼出来了, 因为踢球训练受过两次伤进了医院。可以说是十分努力了~ - 晚上坚持跑步:
大二下学期,基本上没有天气原因,没有其他“堕落”情况出现的话,我都会叫上一两个哥们一起出去夜跑~其中还不乏10Km的长距离夜跑。 - 拿奖经历:
校级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校级应用开发二等奖。很遗憾的是参加了湖南省应用开发大赛,并参加集训。但最终结果却不尽人意。
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