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传输协议的概念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同一层内[1] 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区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输单元( MTU)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1] 的TCP层。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包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包就被假设为已丢失将会被进行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TCP协议的特点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提供可靠的通信(即数据无误、数据无丢失、数据无失、数据无重复)
适用于传输质量要求比较高以及传输大量数据的通信
即时通信软件的用户登录账户管理相关功能要用tcp协议
TCP的传输模型
三次握手的建立

四次握手断开连接

TCP传输的相关函数
int socket (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功能
创建套接字
参数
int domain协议类型 AF_INET
type 套接字的类型
SOCK_STREAM // 流式套接字 tcp
SOCK_DGRAM // 数据报套接字 udp
SOCK_RAW // 原始套接字
int protocol 0
返回值 返回一个套接字描述符
我们要用的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_in struct sockaddr_un
{
u_short sin_family; // 地址族, AF_INET,2 bytes
u_short sin_port; // 端口,2 bytes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IPV4地址,4 bytes
char sin_zero[8]; // 8 bytes unused,作为填充
};
// internet address struct in_addr
{
in_addr_t s_addr; // u32 network address
};
老的结构体,大小和上面一样
struct sockaddr {
u_short sa_family; // 地址族, AF_xxx
char sa_data[14]; // 14字节协议地址
};
int
bind(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my_addr, int addrlen) ;
功能
pid + ip +port 绑定
参数
int sockfd socket返回的
struct sockaddr *my_addr 我们要填充的sockaddr_in 结构体
int addrlen sockaddr_in size
返回值
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
my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my_addr.sin_port = htons (6666);
my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92.168.1.100”);
bind(sockfd,(struct sockaddr *)&my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 );
int
listen (int sockfd, int backlog);
功能
监听客户端的连接 tcp服务器专用
调用完之后,这个套接字,就变成了监听套接字
参数
int sockfd
int backlog
int
accep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
功能
阻塞接收一个客户端的连接,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返回 调用完了之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 可以通信了
tcp服务器专用的函数
参数
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客户端的ip+port
socklen_t *addrlen 指针
返回值
新的套接字,这个套接字才是真正和客户端通信用的套接字
int
connec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int addrlen);
功能
客户端使用,
和服务器连接用的【tcp】 指定一个发送对象【udp】
阻塞,一旦返回,说明建立成功了,就可以和服务器端通信了
事实上发起了一次tcp3次握手。。。
参数
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服务器的ip+port
客户端的端口号由系统自动分配
int addrlen
ssize_t
send(int socket, const void *buffer, size_t length, int flags);
参数
int socket 套接字 服务器的话。应该填充accept返回的套接字
const void *buffer, 发送的内存的地址
size_t length 发送数据的长度
int flags 0
返回值
实际发送的自己个数
ssize_t recv(int socket, const void *buffer, size_t length, int flags);
size_t length 缓冲区大小
int close(int sockfd);
关闭双向通信
int
shutdown(int sockfd, int howto);//close();
howto
0 关闭读通道
1 关系写通道
2 关闭双向通道
TCP代码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