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是影响力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说在生活中,我们倾向于听从权威,「在权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
为证明这一原则,心理学家们做了不少研究,一项典型研究来自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教授,实验中,研究员命令「老师」在「学生」犯错时,向「学生」施加点击惩罚,并且后一次电击比前一次强烈一些。好在「学生」是由演员扮演,在实验中痛苦呼喊、尖叫挣扎,而「老师」是真正的受试者。实验结果令所有人震惊,40 名「老师」受试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将所有强度的电闸全部按了,最后一挡高达 450V。
受试者不曾主动放弃自己的「老师」之责,原因在于研究员竭力要求受试者照做,受试者没办法公然反抗,尽管他们看到受害者受到的折磨而痛苦,但当研究员拒绝停止后,他们继续按下了按钮,一路服从到底。
现实中,我也会常常听从了权威,接着不假思索地去执行。一般来说,那些权威人物拥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来自他们的信息可以帮助我剩下不少思考的精力,走上捷径。然而,我们有时候需要识别权威因素,避免盲目、机械地服从。
我们对权威人物的下意识反应有一点很重要的特性:一旦处在“按一下就播放”的模式,只要拿出权威的象征就能将我们降服了。
在没有真正权威的情况下,有几种象征权威的符号能十分有效地触发我们的顺从态度
。
——比如说,骗子打多喜欢给自己冠上各种头衔,做权威人士的打扮,带相关的身份标志
,衣冠楚楚地从高档车里钻出来,自我介绍说是某某医生、法官或专员,这是他们最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