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中,已经讲解了如何通过Zookeeper客户端来使用Zookeeper。
本章开始,将从实际的分布式应用场景出发,讲解如何使用Zookeeper去解决一些常见的分布式问题。
目录
一. 典型应用场景及实现
Zookeeper是一个高可用的分布式数据管理与协调框架。基于对ZAB算法的实现,该框架能够更好地保证分布式环境中数据的一致性。本节将围绕数据发布/订阅、负载均衡、命名服务、分布式协调/通知、集群管理、Master选举、分布式锁和分布式队列等方面来讲解Zookeeper的典型应用场景及实现。
1. 数据发布/订阅
- 典型应用场景:
- 配置中心:将配置数据存储在Zookeeper中,客户端订阅配置变化,当配置更新时,Zookeeper通知所有订阅的客户端。
- 实现方式:
- 节点存储配置数据:配置数据以节点的形式存储在Zookeeper中
- Watcher机制:客户端对配置节点设置Watcher,当配置数据变化时,Watcher被触发,通知客户端更新配置。
2. 负载均衡
- 典型应用场景:
- 动态服务注册和发现:在分布式系统中,服务器节点动态加入和退出,客户端需要实时感知可用服务器的节点并实现负载均衡
- 实现方式:
- 服务注册:服务器节点启动时,在Zookeeper中创建临时节点,注册自己
- 服务发现:客户端监控服务节点目录的变化,实时更新可用的服务器列表
3. 命名服务
- 典型应用场景:
- 分布式系统中的资源命名:统一命名和管理分布式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如服务、节点、文件等)
- 实现方式:
- 节点路径作为命名空间:将资源的名称映射到Zookeeper的节点路径,通过路径唯一标识资源
4. 分布式协调/通知
- 典型应用场景:
- 任务协调:多个分布式任务需要协调运行和相互通知
- 实现方式:
- 使用节点和Watcher实现协调:通过在Zookeeper中创建节点和设置Watcher,任务之间可以实现通知和同步。
5. 集群管理
- 典型应用场景:
- 集群成员管理:在分布式系统中管理集群的成员,监控成员的加入和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