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排序(quick sort)号称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十大算法之一(The Best of the 20th Century: Editors Name Top 10 Algorithms), 但是快速排序也是最不容易实现的排序算法之一 ()。虽然它的原理非常的简单,但实现起来很容易出错。
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分治法: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更小但结构与原问题相似的子问题。递归地解这些子问题,然后将这些子问题的解组合为原问题的解。
利用分治法可将快速排序的分为三步:
- 在数据集之中,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基准”(pivot)。
- 所有小于”基准”的元素,都移到”基准”的左边;所有大于”基准”的元素,都移到”基准”的右边。这个操作称为分区 (partition) 操作,分区操作结束后,基准元素所处的位置就是最终排序后它的位置。
- 对”基准”左边和右边的两个子集,不断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所有子集只剩下一个元素为止。
快速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最坏情况为O(n2)
,不稳定排序。
快速排序一般实现为原地排序(in-place),因为非原地排序会设计到大量的容器创建和对象复制。
本文实现了两种快速排序,一种是单线程的快速排序,一种是一定数量的goroutine并行的快速排序。
同时也增加了标准库排序算法和timsort算法的比较。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const MAX = 10 //array size
var sortArray = []int{41, 6, 76, 11, 45, 100, 21, 69, 19, 36}
func main() {
fmt.Println("before sort:")
show()
fmt.Println("quick sort:")//the process of quick sort
quickSort(sortArray, 0, MAX-1)
fmt.Println("after sort:")
show()
}
// quickSort
func quickSort(sortArray []int, left, right int) {
if left < right {
key := sortArray[left]
i := left
j := right
for {
for i+1 < MAX {
i++
if key <= sortArray[i] {
break
}
}
for j-1 >= 0 {
if key >= sortArray[j] {
break
}
j--
}
if i >= j {
break
}
swap(i, j)
}
sortArray[left] = sortArray[j]
sortArray[j] = key
show()
quickSort(sortArray, left, j-1)
quickSort(sortArray, j+1, right)
}
}
// Swap the position of a and b
func swap(a, b int) {
sortArray[a], sortArray[b] = sortArray[b], sortArray[a]
}
// foreach
func show() {
for _, value := range sortArray {
fmt.Printf("%d\t", value)
}
fmt.Prin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