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数据库系统DBS:是一个采用了数据库技术,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系统。由下面这几部分组成:
- 数据库(统一管理、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 硬件(构成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数据所需的外部设备。)
- 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
- 人员(系统分析和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最终用户、数据库管理员DBA。)
数据库系统DBMS的功能:
- 实现对共享数据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存取; 包括数据定义、数据库操作、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等。
5.1 三级模式-两级映像
- 内模式:管理如何存储物理的数据,对应具体物理存储文件。
- 模式:又称概念模式,就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基本表,根据应用、需求将物理数据划分成一张张表。
- 外模式:对应数据库中的视图这个级别。将表进行一定的处理后再提供给用户使用。
- 外模式-模式映像:是表和视图之间的映射,存在概念级和外部级之间,若表中数据发生了修改,只需要修改此映射,而无需修改应用程序。
- 模式-内模式映像:是表和物理存储之间的映射,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若修改了数据存储方式,只需要修改此映射,而不需要去修改应用程序。
5.2 数据库设计
- 1.需求分析:即分析数据存储的要求,产出物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需求说明书。
- 2.概念结构设计:就是设计E-R图,也即实体-属性图,与物理实现无关,说明有哪些实体,实体有哪些属性。
- 3.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也即转换成实际的表和表中的列属性,这里要考虑很多规范化的东西。
- 4.物理设计:根据生成的表等概念,生成物理数据库。
E-R模型
- 数据模型三要素:数据结构(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数据的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 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使用椭圆表示属性、长方形表示实体、菱形表示联系,联系两端要标注联系类型(1:1;1:N,M:N)。
- 属性分类:简单属性和复合属性(属性是否可以分割)、单值属性和多值属性(属性有多个取值)、NULL属性(无意义)、派生属性(可由其他属性生成)。
关系模型
- 关系模型也即数据库中常用的表,包括实体的属性,标识出实体的主键和外键,如:
- S(
_Sno_
,Sname,SD,Sage,Sex);学生S关系模式,属性位学号、姓名、系、年龄、性别
模型转换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每个实体都对应一个关系模式;联系分三种:
- 1:1的联系中,联系可以放到任意的两端实体中,作为一个属性(要保证1:1的两端关联);
- 1:N的联系中,联系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关系模式,也可以在N端中加入1端实体的主键;
- M:N的联系中,联系必须作为一个单独的关系模式,其主键是M和N端的联合主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