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笔的开始,我便想说,悲剧啊。
好的,今天是我高一的倒数第二个月,去年12月考了NOIP,今年4月份又参加了CQOI2017,因为NOIP考炸了,于是我以第12名无缘省队,在5月的清北体验营中,我又因为NOIP成绩只有380而输给了第13名(NOIP 410),连初审都没有过。现在我算是明白了NOIP的重要性,其实吧,在刚进高一的时候,我其实对自己不报太大希望,毕竟去年省选只有两位数,然后就自暴自弃,并没有以全力冲刺NOIP,结果导致NOIP有了过多的失误分,于是无缘省队和体验营。
今天老师放了我们一个晚上+上午的假(虽然随后又要连续上半个月的课,其他的同学都在放假),于是我跟我妈就去看了最近新出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其实本身去的时候便是冲着它9.6的豆瓣评分和阿米尔汗去的,但观看时还是被它本身的配乐和故事情节吸引住了,本片最大的亮点便是片中父亲马哈维亚世界摔跤金牌的梦想和他的两个被寄托以梦想的女儿。最开始,本片以压抑的气氛称述了父亲未完成的梦想以及多次求子无果后将自己的希望强加于女儿身上的事实,当看到女儿们在父亲的强压下被迫拼命训练,通过自己曾经的名誉向村民索要物资时,我开始质疑父亲马哈维亚的人品,这究竟是怎样一个暴戾的父亲。女儿一次次反抗,马哈维亚也一次次遭受全体村民质疑,但他仍然坚持着将自己的女儿训练成摔跤手,哪怕是剪去她们的长发,在最后,一个印度女孩的一句话点醒了珀尕姐妹和所有的观众:“你们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个把你们当男孩看的父亲。”,似乎所有的人便想起的印度严重的女权问题,在20年前的印度,大部分女性的唯一作用便是繁衍和做家务,每一个家庭都巴不得把女孩当做包袱扔出去,但是马哈维亚并没有。
在这之后,整部影片开始向欢快演变,珀尕姐妹开始认真训练,为了自己也为了父亲的梦想,大女儿吉塔也在训练中变得自信和强大,从一个个男性摔跤选手中脱颖而出,接着以巨大的优势夺得了全国金牌,进入了国家体育大学深造。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声色犬马中,她迷失了自我,蓄起长发,涂起指甲油,混迹于都市,偏信了反派教练而忽视了父亲的意见,导致长项未能发挥,在一次次的国际大赛中首轮便被刷下。在这时,妹妹巴比塔成功夺得全国冠军,建议姐姐吉塔和父亲沟通,这一次沟通彻底改变了吉塔的命运,她再次剪掉长发,面对教练的“你不行”,她坚决的说“我能行”,在父亲的重新教导中,教练阻拦,差点辍学,一个个困难在她以及父亲的努力下被克服,在英联邦运动会中,初赛,半决赛,她坚持父亲的指导,一次又一次惊险地获得了成功。决赛前,父亲告诉她:“你在决赛要打倒的,不仅仅是那个澳大利亚人,还有哪些所有轻视女孩的人。”到此,全片主旨升华。到决赛时,即使父亲马哈维亚被教练秘密囚禁,但她仍然在劣势明显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毅力和父亲的一句话“你要学会靠你自己”,以孤胆英雄的姿态获取了成功。
看完电影后,我立即浏览了影评,有些影评是这样说的,印度不是不能拿金牌,而是本身的体育制度以及“我可以的信念”。回望中国,我们有许海峰的零的突破,看看新加坡的Joseph Schooling,以一金牌之力引起举国欢庆,这都是“第一次的突破”,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第二次也一定会说:“我可以!”
在竞赛中,我们常常都会面临新的尝试,而且最关键的是这大部分都只有一次机会,在这是,无论实力孰优孰劣,我们都必须大声的说:“我可以!”
2017年5月20日凌晨0:32
2017.05.19随笔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4-19 11:26:29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