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 Customer BootLoader 刷新项目 (一) STM32CubeMX UART串口通信工程搭建
文章目录
首先用STM32CubeMX 软件搭建基础工程,来作为二级BootLoader,一级BootLoader是STM32官方自带的startup_stm32f407zgtx.s。我们基于上述最小工程来实现Customer BootLoader的功能。本项目采用的是通过串口实现固件刷新。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二级BootLoder的功能与作用:
二级Customer BootLoader(CBL,Customer BootLoader)是一种在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软件组件。它主要负责在系统启动时执行初始引导操作,加载和运行应用程序代码。二级Customer BootLoader与一级BootLoader(通常称为Primary BootLoader, PBL)一起工作,提供了更灵活和复杂的引导机制。
功能与作用
- 硬件初始化: 二级Customer BootLoader通常负责对特定硬件的初始化工作。虽然一级BootLoader已经完成了一些基本的硬件初始化,但二级BootLoader会进行更详细的硬件配置,如设置外设(例如UART、SPI、I2C等)、初始化存储设备(如Flash、EEPROM等)以及配置系统时钟等。
- 固件验证与更新: 二级Customer BootLoader常常用于验证固件的完整性和合法性。这可以通过校验和(Checksum)、加密签名等方式来实现。若检测到固件损坏或版本过旧,BootLoader可以从预设的位置(如网络、USB设备或备用存储区)下载并更新固件。
- 安全启动: 为了增强系统安全性,二级BootLoader可以实现安全启动机制。它会检查固件的数字签名或哈希值,确保只有经过验证和授权的固件才能被加载和执行,从而防止恶意代码的运行。
- 引导多种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 二级Customer BootLoader可以配置为引导不同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例如,在嵌入式系统中,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引导进入不同的应用程序模块,BootLoader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选择和加载。
- 配置和诊断功能: 二级BootLoader可以提供一些配置和诊断功能。例如,它可以允许用户通过串口或网络接口进入配置模式,调整系统参数,进行硬件诊断和调试。
- 引导时间优化: 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快速启动,二级BootLoader可以优化引导过程,减少启动时间。它可以通过压缩固件、优化初始化代码等手段来实现快速引导。
典型工作流程
- 系统加电后,一级BootLoader(PBL)启动:
- 负责基本硬件初始化(如设置堆栈指针、初始化RAM等)。
- 加载并执行二级BootLoader(CBL)。
- 二级BootLoader启动:
- 执行更详细的硬件初始化。
- 验证固件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 根据系统配置和状态,选择合适的固件或操作系统进行引导。
- 加载并启动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
目前本项目的Customer BootLoader具备:
- 获取软件版本;
- 读芯片Chip ID;
- 获取Flash Read Protection等级;
- 擦除指定Flash Sector;
- 更新指定Flash Sector内容;
- 使能读/写保护;
下面开始我们本章内容的工程搭建,其中部分图借用洋桃电子杜老师的STM F4系列的课程内容。
1. 硬件原理图介绍
本项目采用正点原子探索者v2开发板,选用其中的左下角的USB串口进行和上位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正点原子STM32F4 探索者V2开发板,如下图所示,通过短接PA9-RXD,短接PA10-TXD,即将USART1与CH340芯片连接在一起,串口USART1与上位机可通过USB进行通信。
如下图电路所示,使用一根MicroUSB结构的USB数据线,一端连接计算机的USB口,一端连接开发版左下角的USB_232口上,就可以在计算机上虚拟出一个串口,通过这个虚拟串口可以进行计算机与开发板之间的串口通信。
2. STM32 CubeMX工程搭建
2.1 创建工程
打开STM32CubdeMX,点击New Project创建新工程
选择 STM32F407 ZGT6
2.2 系统配置
点击左侧System Core,选择RCC,将HSE和LSE都设置为Crystal/Ceramic Resonator(晶体/陶瓷振荡器)
点击SYS,选择Debug功能为JTAG(5 pins),跟板子调试口对应
2.3 USART串口配置
选择左侧的Connecttivity选项,点击USART1,如下图所示,点击Mode开始配置
STM32对USART模块提供了下面的这些模式,根据需求选择相应模式,本项目选择的是异步模式Asynchronous。
下面我们来对USART进行配置,首先开发板上的串口对应的USART1串口,Mode配置为异步模式Asynchronous,STMCubeMX会自动分配引脚,目前分配的USART1_RX对于PA10,USART1_TX对于PA9,和我们开发板的引脚正好对应,如果不对应的话,可以根据芯片的data Sheet改成相应的引脚。
下面的参数配置Parameter Settings按照默认配置来,波特率为 115200 bit/s,这里确保主从机是一致的,才能通信成功,数据位 8,无校验位,停止位1,数据方向:Receive and Transmit,采样:16.
点击下方的GPIO Settings,可以看到为USART1自动分配的默认引脚
2.4 时钟树配置
点击上方的Clock Configuration,开始配置时钟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时钟树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现在开始配置开发板相关的时钟频率,首先选择做左边的Input frequency,选择外部8M的晶振,选择HSE,选择PLLCLK,在HCLK处将时钟敲定为168MHz,即STM32F407可支持的最大时钟频率
2.5 工程导出设置
如下图所示,设置工程
代码生成设置
高级设置Advanced Settings
点击右上角,生成代码GENERATE CODE
点击Open Project,本项目是使用STM32CubeIDE作为集成开发环境,做到编译和调试代码的工具
3. 代码编写
我们目前使用的是Hal库进行的工程实现,如下图所示,是串口轮询发送函数HAL_UART_Transmit(),在发送的过程中,会一直在该函数中进行发送,是Polling Mode。
下图是串口接收函数 HAL_UART_Receive(),也是Polling Mode,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CPU无法被抢占,一直需要等到数据被发送完成后才可退出该函数
下面是在main.c中的代码实现:
引用c标准头文件
宏定义,BL_DEBUG_MSG_EN是为调试用的,重定义huart1,设置数据bl_rx_buffer
在main()函数中调用bootloader_uart_read_data()函数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bootloader_uart_read_data()函数中先接收在发送。
printmsg()打印数据函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