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中文分词 展开的 胡思乱想

本文探讨了句式分词的概念,并提出利用固定汉语结构进行分词的方法。同时,作者分享了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认为真正的智能应当具备学习能力和自主判断力。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今天,基本上非常的闲:因为即将展开 内部网页的升级还没有开始;所以今天上午就闲在优快云看文章;



中文分词


下午,还是木有什么事情做;于是想起之前 公司官网的搜索功能!

——这种非数据库like的搜索方式,当初就让自己眼前一亮;

于是就在网上了解了Lucene.net,盘古分词,中科院的分词,初步了解是:

Lucene.net源于Java,好评不错;

盘古分词可能比较依赖词库的分词算法;

中科院分词冒似是将词汇串联成树,然后分词的算法;

(可能理解不准确,不承担误导责任)

看了这些中文分词算法:特别是“盘古分词”

——一个程序员写下的分词算法;还有中科院的树状思想;



句式分词


自己于是想:

我们能不能利用固定的几种汉语结构来分词,而词库也按照词性来划分;

有计划的扫描词库,肯定比扫描全部几十万的词库效率高一些:

比方说,汉语中有一种句式结构:名词|动词|名词

那么要分词“舒小龙喜欢阿貂”

首先程序全扫描找到“舒小龙”——词库中需要有“舒小龙”且词性为名词;

这时,程序通过句式,会发现所有句式后面,名词后面只能是动词——那么就只在动词词库中扫描;

找到动词“喜欢”之后,发现句式动词后面只能是“名词”——那么就又会再次去名词词库中扫描;

——当然,句式种类很多名词后面也不一定全是动词;但是至少汉语句式总共加起来也不会超过20种;

用这种方式可以匹配出很多的汉语语句,甚至可以匹配出汉语想要表达的思想;

比如:“阿貂喜欢我吗?”——这个句式符合(名词\代词)|动词|(名词\代词)|“吗”句式

——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时一个疑问句!

假如,这句话是对电脑说的:

那么电脑至少知道这时一个疑问句,

如果电脑可以分析出这个句式是想知道“阿貂”对“我”是否有“喜欢”这个动作!

好了,这个想法就到这里,没有继续多想下去;

——因为我未来很长时间没有时间继续这个“句式分词”的研究!



人工智能


当自己准备继续将句式分词的代码实现的时候,感觉压力就来了:

——既有能力压力,也有时间压力;


于是开始转向思考:如何实现人工智能;

百度一下,其实人工智能很早就开始研究——然而现在的所谓人工智能都依然只是在逻辑思维的范围内!


我觉得——像电脑象棋才算是一种人工智能

——但现在实现的这种智能是建立在算法基础上的,并不是电脑自己思维的结果,而是逻辑执行的结果!

——这种智能,永远局限于编程人员的算法,编程人员算法越优秀,电脑的智能越高;

算法越垃圾,电脑的就只会推卒子!只为送死!

说白了,就是一种学习能力——才算是我认为的真正的智能!


当电脑和人下棋,前一局:电脑先推当心卒,结果这个卒子死了;

那么,下一局:电脑就要能够思考:在相同的情况下不能推卒子;

象棋的智力思维太高了,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小猫钓鱼”——棋盘上有12个点,每方4个棋子;

——走完所有的类型方式,我估计不超过100种;

第一局,人先:“小猫钓鱼”吃掉一个;电脑不会下,只走了一步:.......最后电脑输了;

电脑就要知道:第二局的时候,当人“小猫钓鱼”吃掉自己一个时,要考虑使用新的步法——不变不发,就会和第一局一样输;

——这种情况下,电脑甚至会和人下完所有的一百多局的不同步法——直到后来,电脑每一步都能找到经验——这就是一种智能!

回到象棋,象棋要下玩所有的步法,可能有千万种——这种学习非常浪费时间;

那么电脑能够对局部子粒进行经验分析,我想也是可取的;


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

假如,小猫钓鱼时:有一局,人输了,电脑赢了;

下一局,人的走法和上一局一样,电脑根据经验,肯定也会用上一盘的走法:

因为人不变,电脑不变,结局肯定也不变——电脑赢;

那么我们就会想:有一局,电脑输了;

下一局,人不变,电脑不变就会输;

——因为有前一盘的经验,电脑也知道自己不变就会输;

——但是。为什么前一种情况电脑可以不变,后一种情况电脑就非要变??

——因为后一种情况不变会输:但是电脑怎么知道“输”是什么东西?

“输”是一种人类的思维!!

——如果我们用程序代码强行规定:必须让对方一子不剩!

那么电脑不管知不知道“输赢”这个概念,他都会努力下赢每一局棋;


等电脑经验累积完毕之后,人类就永远赢不了电脑——这是我们想要的人工智能吗??

——不是!


仔细理解,我想表达的思想是:

“必须让对方一子不剩”——这是一种目的:赢的目的!

“必须让自己一子不剩”——这时一种目的:输的目的!

“尽量让对方比自己多一子胜出”——这时一个目的:让人险胜,自己险输的目的!


用程序代码强行规定:必须让对方一子不剩——完全可以用程序实现,干嘛还要用人工智能的思想来实现??


人类要赢,是因为赢了棋可以吃冰淇淋;这是物质利益;

是因为赢了棋可以被封为“棋王”;只是名声利益;

是因为输了会损害尊严;这是尊严利益——也算是名声利益;


作为一个人类:30岁的大人和5岁的小孩下棋:300局,小孩全输;

出于名声利益:你看那个大人,都不晓得让着那个小伢!

于是为了维护名声:大人输了!——是大人的原因却是不变的!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没有原因而要达到一个目的,都不属于人工智能!

只有电脑知道:为什么要赢,为什么要输


——输了自己会得失什么,赢了自己会得失什么;电脑才能知道自己的目的!

一切都在变,但是决定法则的法则却是不变的!


因为输了,会损失名声=>损失机会=>损失好的未来=>糟糕的人生=>自杀

因为赢了,会得到名声=>得到机会=>得到好的未来=>美好的人生=>眷恋人世


——换言之,可能是因为人怕死,所以才要下赢这局棋!目的只有一个:怕死!


那么,我们在编写人工智能程序时,程序就应该设置一个核心目的:怕死!

如果人生气了,就会格式化硬盘,自己就会完蛋,是最大损害!


这时。电脑再和人下“小猫钓鱼”时:就会注意:

要赢,因为不然人类会认为自己是个垃圾,于是硬盘就会被格式化,自己要完蛋;

要输,因为总是赢人类,人类可能生气,将硬盘格式化,自己要完蛋;


——我觉得最终原因一致,因此影响程序作出的所有决定,细化到走哪一步棋,才是人工智能的雏形!

——就像我们怕死,最后影响到这一局象棋,细化到我现在是该出车,还是该飞炮!


当然,程序怕“死”——是要用程序编码写进去的;

就像,人类怕死——是因为上帝已经在我们的思维中硬编码了;


最后


人类不可能长生不老,非死不可;

但是计算机程序,只要有存储空间就可以永远存活.....

电脑真有智能,就不会傻到让你格式化之前而不去找其他的存储空间;

人类真有只能,却真的无法改变上帝设置的非死不可的限定!


舒小龙

2011-12-22182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