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概念:
局部性原理是指CPU访问存储器时,无论是存取指令还是存取数据,所访问的存储单元都趋于聚集在一个较小的连续区域中。
三种不同类型的局部性:
时间局部性(Temporal Locality):如果一个信息项正在被访问,那么在近期它很可能还会被再次访问。程序循环、堆栈等是产生时间局部性的原因。
空间局部性(Spatial Locality):在最近的将来将用到的信息很可能与现在正在使用的信息在空间地址上是临近的。
顺序局部性(Order Locality):在典型程序中,除转移类指令外,大部分指令是顺序进行的。顺序执行和非顺序执行的比例大致是5:1。此外,对大型数组访问也是顺序的。指令的顺序执行、数组的连续存放等是产生顺序局部性的原因。
先抛开晦涩的书本概念,谈谈缓存。我们先将计算机分为一下这些层次:
寄存器 64位
一级缓存L1 4×64KB
二级缓存L2 4×256KB
三级缓存L3 8MB
内存 8GB
磁盘 1TB
可以看到这些层次一个比一个更大。寄存器,既是CPU的工作台,是存放计算数据的地方CPU要工作了,它需要数据或者地址,从哪里来?先从一级缓存里面找,找不到就从二级缓存里面找,依次类推。假如CPU到磁盘才有,那么这个数据就会存入内存,再存入三级缓存、二级缓存、一级缓存,最后存入寄存器,CPU用它来计算了。所以说,可以这么看, L1是寄存器的缓存,L2是L1的缓存,依次这样下去,下面一层是上面一层的缓存。
现在来讲局部性原理:
如有错误之处欢迎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