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关于Wireshark的基础知识,那么接下来我 们就有必要来研究一下这款软件强大的表格功能了。
这里首先讲解一下关于网络中的端点以及会话的知识。在网络中,如果想让通信得 到正常的执行,那么就必须至少拥有两台设备或者说端点(EndPoint)进行数 据的交互操作。所谓的端点,就是指网络上用于发送或者接收数据的设备。比如在 基于TCP/IP协议的通信中,就包含有两个端点:发送方和接收方的IP地址, 结合着实验文件(Lab2-1)可以发现,对于捕获的第1个数据包来说,发送方的IP 地址是180.97.34.134,而接收方的IP地址是192.168.0.14。那么这两个IP地址其 实就是两个端点:
Alt text
而在数据链路层,通信则是基于两台主机中安装的网卡和它们的MAC地址进行 的。依旧分析一下第1个数据包,我们在Packet Details面板中展开Ethernet II ,可以看到发送方的地址是94:de:80:d4:be:c9,而接收方的地址是 d0:fa:1d:61:0b:0c。那么这两个地址就是通信中的端点:
Alt text
我们在实际分析过程中,面对网络流量的时候,可以将问题定位到网络中的一个特 定的端点上。可以在菜单栏中选择“Statistics”->“Endpoints”来打 开Endpoints窗口:
Alt text
可以看到,这个窗口给出了端点中的非常多的有用的数据。在其顶部的选项卡中, 显示了当前捕获文件中所有被支持和识别的端点,每个选项卡都表示不同的协议 。灰色的选项卡表示不存在该协议的统计信息。以Ethernet选项卡为例,每列 所表示的信息为:
Address:端点的地址
Packets:在捕获文件中包含该地址的数据包数量。
Bytes:数据包的字节数据。
Tx Packets:发送的数据包数量。
Tx Bytes:发送的数据包的字节数。
Rx Packets:接收的数据包数量。
Rx Bytes:接收的字节数
在这个窗口中还包含有名为“Name resolution”的多选框,它可以在端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