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shark学习——3.图形显示

本文介绍了Wireshark的图形分析功能,如IO Graphs用于展示网络数据吞吐,帮助识别性能瓶颈。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分析数据包、比较不同下载过程的稳定性,并解释了往返时间(RTT)图和Flow Graph在理解网络连接和通信延迟中的作用。这些工具对于网络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我们之前讲解的各种实用的表格虽然能够有效辅助我们的分析,但是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我们所分析的网络情况,则需要依靠Wireshark的图形功能来直观地展示出来。而我们这次课主要讲解Wireshark常用的一些图形界面。

首先介绍一下IO Graphs。这个窗口可以让我们对网络上的数据吞吐情况进行绘图。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数据吞吐的峰值,找出不同协议中的性能瓶颈,并且还可以用来比较实时的数据流。

这里我们打开Lab3-1.pcap这个实验文件,然后选中任意一个TCP数据包,在菜单栏选择“Statistics”->“IO Graphs”。这是一台电脑从互联网下载文件时的例子:

Alt text

这个界面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其中最大的矩形区域显示的是数据包的情况,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数据包的数量。左下角的区域用于设置Graphs,右下角区域则可以设置显示数据包的X轴以及Y轴的信息。

在Graphs框中:

Graph 1~5:表示开启1~5图表,默认开启的是Graph 1。
Color:图表的颜色,这个颜色是不可以修改的。
Filter:筛选器。
Style:图表的样式。默认显示的是折线式。
在X Axis框中:

Tick interval:设置X轴的每格代表的时间,单位是秒。
Pixels per tick:设置X轴每格占用的像素。
在Y Axis框中:

Unit:表示Y轴的单位。
Scale:表示Y轴单位的刻度。
Smooth:表示图表的平滑度。
这里简单讲解一下筛选器。其实这个筛选器的用法和我们之间所讲的Wireshark主界面的筛选器的用法基本一致。比如这里我们想比较数据帧长度小于100以及长度大于1000的情况,那么就可以设置两个筛选器,并且为了方便观察,再设置不同的图标样式,再开启图形显示即可:

Alt text

当然我们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筛选器,来便于我们的分析。现在我们先取消筛选器,查看一下原始图表。可以发现,在IO Graphs所显示的下载量中,每个周期的数据包的数量基本维持在5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WY_记录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