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MySQL buffer pool
应用系统分层架构,为了加速数据访问,会把最常访问的数据,放在缓存(cache)里,避免每次都去访问数据库。操作系统,会有缓冲池(buffer pool)机制,避免每次访问磁盘,以加速数据的访问。MySQL作为一个存储系统,同样具有缓冲池(buffer pool)机制,以避免每次查询数据都进行磁盘IO。今天,和大家聊一聊InnoDB的缓冲池。
InnoDB的缓冲池缓存什么?有什么用?
缓存表数据与索引数据,把磁盘上的数据加载到缓冲池,避免每次访问都进行磁盘IO,起到加速访问的作用。速度快,那为啥不把所有数据都放到缓冲池里?
凡事都具备两面性,抛开数据易失性不说,访问快速的反面是存储容量小:
(1)缓存访问快,但容量小,数据库存储了200G数据,缓存容量可能只有64G;
(2)内存访问快,但容量小,买一台笔记本磁盘有2T,内存可能只有16G;
因此,只能把“最热”的数据放到“最近”的地方,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磁盘访问。
如何管理与淘汰缓冲池,使得性能最大化呢?在介绍具体细节之前,先介绍下“预读”的概念。
什么是预读?
磁盘读写,并不是按需读取,而是按页读取,一次至少读一页数据(一般是4K),如果未来要读取的数据就在页中,就能够省去后续的磁盘IO,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