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1代码学习3:函数aom_codec_encode

本文详细探讨了AV1编码中的关键函数aom_codec_encode。通过分析如何根据--cpu-used参数调整编码速度与质量的平衡,阐述了该函数在编码流程中的作用。提高--cpu-used值能加速编码,但可能牺牲画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函数aom_codec_encode主要就是根据命令行参数--cpu-used来决定num_enc, 通常情况下,为了通测方便,--cpu-used都是设置为1. 提高--cpu-used的数值会加快编码器的速度,但也会降低编码质量。确定好num_enc之后,就会调用函数encoder_encode

aom_codec_err_t aom_codec_encode(aom_codec_ctx_t *ctx, const aom_image_t *img,
                                 aom_codec_pts_t pts, unsigned long duration,
                                 aom_enc_frame_flags_t flags) {
  aom_codec_err_t res = AOM_CODEC_OK;

  if (!ctx || (img && !duration))
    res = AOM_CODEC_INVALID_PARAM;
  else if (!ctx->iface || !ctx->priv)
    res = AOM_CODEC_ERROR;
  else if (!(ctx->iface->caps & AOM_CODEC_CAP_ENCODER))
    res = AOM_CODEC_INCAPABLE;
  else {
    unsigned int num_enc = ctx->priv->enc.total_encoders;//获取encoder的数量

    /* Execute in a normalized floating point environment, if the platform
     * requires it.
     */
    FLOATING_POINT_INIT

    if (num_enc == 1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分析用户提供的这段C语言代码,并解释它的功能。首先,我看到这是一个switch语句,根据tx_type的不同值返回不同的枚举类型。让我先仔细看看每个case的情况。 首先,switch的条件是tx_type,这说明这个变量可能代表某种变换类型。然后有多个case标签,比如V_DCT、V_ADST、V_FLIPADST,这些可能都是枚举常量。接下来是H_DCT、H_ADST、H_FLIPADST,最后是default返回TX_CLASS_2D。 看起来代码的作用是根据不同的tx_type值,判断其属于垂直类(VERT)、水平类(HORIZ)还是默认的二维类(2D)。可能的上下文是视频编码或图像处理中的变换类型分类,比如DCT(离散余弦变换)、ADST(反正弦变换)等。 接下来,我需要确认每个case的分组是否正确。V_开头的三个case都返回TX_CLASS_VERT,而H_开头的三个返回TX_CLASS_HORIZ。这说明V_前缀代表垂直方向的变换类型,H_前缀代表水平方向。剩下的情况则默认归类为二维变换。 我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case,但代码中没有break语句,因为每个case直接返回,所以不需要break。每个case标签后面跟着return,所以执行完相应return后就会退出switch语句。 可能的疑问是,为什么V_和H_分别对应VERT和HORIZ?通常,垂直变换可能应用在水平方向,反之亦然,这在视频编码中有时会有这种命名习惯,但需要进一步确认。不过根据代码逻辑,这里只是根据前缀进行分类,不管具体变换类型的方向如何,只要前缀是V或H,就归类到对应的VERT或HORIZ类。 总结一下,这段代码的作用是将不同的变换类型分为垂直、水平和二维类别,用于后续处理,比如选择不同的处理流程或参数设置。</think>这段代码是一个C语言中的`switch`语句,用于根据不同的变换类型(`tx_type`)返回对应的变换分类。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变换类型进行分类,判断其属于垂直方向、水平方向还是默认的二维类。以下是逐步解析: --- ### **代码结构分析** ```c switch (tx_type) { case V_DCT: case V_ADST: case V_FLIPADST: return TX_CLASS_VERT; // 垂直方向变换 case H_DCT: case H_ADST: case H_FLIPADST: return TX_CLASS_HORIZ; // 水平方向变换 default: return TX_CLASS_2D; // 默认二维变换 } ``` --- ### **分类逻辑详解** #### 1. **垂直方向变换 (TX_CLASS_VERT)** - **匹配条件**:当`tx_type`为以下任意值时: - `V_DCT` - `V_ADST` - `V_FLIPADST` - **行为**:返回`TX_CLASS_VERT`,表示该变换属于垂直方向。 - **应用场景**:这类变换可能用于处理垂直方向的数据(例如图像/视频编码中的垂直频率分量)。 #### 2. **水平方向变换 (TX_CLASS_HORIZ)** - **匹配条件**:当`tx_type`为以下任意值时: - `H_DCT` - `H_ADST` - `H_FLIPADST` - **行为**:返回`TX_CLASS_HORIZ`,表示该变换属于水平方向。 - **应用场景**:这类变换可能用于处理水平方向的数据(例如图像/视频编码中的水平频率分量)。 #### 3. **默认二维变换 (TX_CLASS_2D)** - **匹配条件**:所有未明确列出的`tx_type`值。 - **行为**:返回`TX_CLASS_2D`,表示该变换是二维的,无法简单归类为垂直或水平。 - **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二维处理的复杂变换(例如全图像块的变换)。 --- ### **关键设计思想** 1. **命名约定**: - `V_`前缀表示垂直方向变换(如`V_DCT`)。 - `H_`前缀表示水平方向变换(如`H_ADST`)。 - 这种命名方式使得代码逻辑清晰,易于扩展。 2. **分类简化**: - 通过合并多个`case`标签(如`case V_DCT: case V_ADST: ...`),减少重复代码。 - 默认值处理未知或复杂的变换类型。 3. **应用背景推测**: - 可能用于视频编码标准(如AV1、H.266)中的变换类型选择。 - 常见的变换类型包括DCT(离散余弦变换)、ADST(反正弦变换)、FLIPADST(翻转ADST)等。 --- ### **示例场景** 假设在视频编码中需要根据块的方向选择变换: - 如果当前块是垂直方向纹理,使用`V_DCT`或`V_ADST`,代码返回`TX_CLASS_VERT`。 - 如果当前块是水平方向纹理,使用`H_FLIPADST`,代码返回`TX_CLASS_HORIZ`。 - 对于非方向性纹理(如平坦区域),返回`TX_CLASS_2D`。 --- ### **总结** 这段代码通过`switch`语句将不同的变换类型映射到三个分类中,核心逻辑是通过`tx_type`的前缀(`V_`或`H_`)判断方向,其余情况视为二维变换。这种设计在视频编码中常用于优化变换核的选择。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