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渠穴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手腕痛,桡神经痛或麻痹;③膈肌痉挛,食管痉挛。
功效
宣肺利咽,理气降逆。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配丘墟等主治咳嗽、胸背痛。
类别与特色
1.【经穴】:手太阴肺经之经穴,五行属金。
2.【禁灸】:针灸科学45个禁灸穴道之一
3.【禁灸】:刺灸心法47个禁灸穴道之一
4.【禁灸】:针灸大成禁灸穴道之一
5.【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摘要】:『五俞穴:少商(井)(乙木)、鱼际(荥)(丁火)、太渊(俞)(己土)、太渊(原)(土)、经渠(经)(辛金)、尺泽(合)(癸水)』、『络穴:列缺』、『郄穴:孔最』、『背俞穴:肺俞』、『募穴:中府』、『肺经起穴:中府;肺经止穴:少商;肺经穴道数目:11』、『肺经循行时间:寅时(早上3~5时)』、『肺经气血特色属于:多气少血』
出处
1.出自《灵枢‧本输》。
2.《针灸甲乙经》:在寸口者陷中。
释义
1.经:动而不居也。
2.渠:沟渠也。
3.经渠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经穴,代表肺经脉气在此流动不绝,而经渠穴位在桡骨茎突内侧与桡动脉之间,形状狭长凹陷处如沟渠之水,故名『经渠』。
4.另外经渠穴穴性以化瘀泻热为主,好比洪流分为多渠,也是经渠之意。
操作
艾灸
用艾条在距离皮肤3-5cm处对经渠穴进行悬起灸,每次艾灸10分钟左右,可以治疗肩、臂、手的冷痛。
按摩
用指腹按揉或弹拨经渠穴,每次操作4-5分钟,可预防和治疗肺系疾患,如咳嗽、气喘等。
针刺
用毫针直刺经渠穴0.3寸左右,注意一定要避开动脉搏动处,可治疗心烦、咳嗽、感冒。
刮痧
用角刮法自上而下刮拭经渠穴,每次刮拭4-5分钟,隔日一次,可起到预防感冒、治疗咳嗽的作用。小贴士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防止皮肤损伤;针刺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切勿自行操作以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意外损伤;对本穴进行艾灸时,注意及时清理艾灰,防止因落灰烫伤局部;刮痧时力度应轻重适宜,刮痧板应与皮肤成一定角度,不宜强行出痧。
更多定穴
定位取穴
1.【国家经穴标准】:伸臂仰掌。在前臂掌面桡侧,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2.【其他常用取穴法】:仰掌,在桡骨茎内侧,腕横纹上1寸当桡动脉(寸口) 桡侧凹陷中取之。
3.【其他常用取穴法】:手平伸,掌心向上,从腕部横纹端上行1寸部位,当三指按脉时,中指所按处,动脉外侧是穴。
4.【其他常用取穴法】:经渠穴位在小关节的附近,太渊上1寸,所以采用斜刺较好入针,而且安全性也较高,
5.【其他常用取穴法】:经渠与列缺的位置相近,列缺在经渠上面的后面,在手阴面前路(不是在手的阳面)。
6.【鉴别比较-经渠、列缺】:因为经渠与列缺位置相近,故疗效相近,故临床上可将经渠与列缺交互替代使用,如此可避免过度集中使用一穴造成的肌肉纤维化或发炎。
古代定穴
1.《针灸大成》:寸口动脉陷中。
2.《医宗金鉴》:从列缺穴循行寸口陷中。
3.《灵枢•本输》:寸口中也,动而不居。
4.《医学入门》:近关上。
解剖
1.【肌肉】:在桡侧屈腕肌腱的外侧,深层为旋前方肌。
2.【血管】:尺侧筋膜下为桡动、静脉外侧处。
3.【神经】: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之混合支。
4.【若由表皮扎针向下,依次所遇到的解剖组织层次分别为】: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腱尺侧缘→旋前方肌。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深层有桡动、静脉。
应用
治疗方法
1.【针法】:(角度)斜刺,从掌侧面向背侧斜内刺入。(深度)针0.5~0.7寸。
2.【针法】:直刺,针0.2~0.3寸。针刺避开桡动脉,勿伤及。
3.【针法】:直刺0.2~0.3寸。
4.【针法】:避开血管直刺0.3~0.5寸,不要伤及桡动、静脉。
5.【禁灸】:针灸科学45个禁灸穴道之一
6.【禁灸】:刺灸心法47个禁灸穴道之一
7.【禁灸】:针灸大成禁灸穴道之一
8.【禁化脓灸】:
9.【禁用直接灸】以免损伤桡动、静脉。经渠穴为禁灸穴之一,多灸则伤神明。
临床配伍
1.【肺经主治疾病】:肺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
2.〔治胸背急〕:经渠配丘墟,治疗胸背急,胸中澎澎。
3.〔治咳喘〕:经渠配行间,善治咳喘。
4.〔治背痛〕:经渠配鱼际、崑仑、京骨、丘墟,治疗背痛。
5.〔治咳嗽〕:咳嗽:经渠、行间。
6.〔治热病汗不出〕:热病汗不出:经渠、大都。
7.【古典治疗经验-经主喘咳寒热: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喘咳】:经渠穴为肺经的「经」穴,《难经》言:『经主喘咳寒热』。因此经渠穴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有特效。对于大人之感冒喘咳亦有效。
8.【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治小腿内侧接近内踝疼痛】:根据董氏针灸对应针法,治疗小腿内侧接近内踝地方疼痛,经渠是临床特效穴。
9.【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治足内踝部位扭伤疼痛或痛风性关节炎】:根据董氏针灸对应针法的指导原则,经渠穴除了治疗手腕处疾病外,经验上亦为治疗足内踝部位扭伤疼痛或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穴之一。
注意事项
1.【禁灸】:针灸科学45个禁灸穴道之一
2.【禁灸】:刺灸心法47个禁灸穴道之一
3.【禁灸】:针灸大成禁灸穴道之一
相关论述
1、《灵枢·本输》:“寸口中也,动而不居。”2、《针灸甲乙经》:“在寸口陷者中。”3、《玉龙经》:“在寸口陷中脉会处。”4、《考穴编》:“在寸口之动脉陷中。”5、《集成》:“在腕后五分,居寸脉上。”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