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比分析法:
所谓对比分析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差异,如研究对象的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各种关系是否协调,从而揭示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事物发展变化情况和规律性
对比分析法包括: 静态比较、动态比较
- 静态比较: 在同一时间条件下对不同总体指标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横比。 常见的有:实际完成值与目标值的对比,同级部门、单位、地区的对比、以及行业内的对比等。
- 动态比较:在同一总体条件下对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纵比。 常见的有: 不同时期的对比、活动效果的对比。 纵比还分为:环比、同比。 环比: 本期与上期或下期的对比。主要是考虑季节周期性的变化(淡旺季)对销量的影响。同比: 本期与去年同期的对比
对比时要注意:
- 要用同一种单位或标准去衡量(十分关键)
- 要有可对比性,对比对象之间相似之处越多,越具有可比性
- 对比指标类型必须一致。如:
- 可以按个人进行对比,也就是对每个人比较同一数据
- 可以按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即不同时间同一事物相对比。(拓展:可以这么设置图表的坐标轴上的数据,右键坐标轴—设置坐标轴格式—坐标轴选项—选中“对数刻度”复选框,在“基”文本框中输入“10”,这时,坐标的刻度就是以10倍增长。假如以前的刻度是0,1000,3000,6000,9000……,现在变为了0,10,100,1000,10000,100000……别的设置与这个设置互不影响)
二.、分组分析法:
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或某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使组内的差异尽可能小,组间差距尽可能大。分析时必须注意: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于几个组
分组分析法的几个步骤:
- 选择分组标志。分组标志不同,分组的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如何正确确定分组标志:一、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二、根据实物内部矛盾的分析选择反映实物本质的分组标志。三、结合被研究实物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 确定组距和组数 有一个公式:组距=1+(lgn/lg2) n为数据的个数,对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组数。这只是个经验公式,实际情况灵活确定组数。组数=(最大值-最小值)/组数
- 计算组中值并分析
三、结构分析法:
指被分析研究总体内各部分与总体之间进行对比的分析方法,即 研究分析总体内部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属于相对指标。是指对经济中每个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 是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
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结构相对指标 = 总体某部分的数值 / 总体总量 × 100%
最常见的应用在市场占有率中: 市场占有率 = (某种商品销售量 / 该种商品市场销售总量) × 100% 市场占有率越高,表示企业的运营状况越好,竞争能力越强
产品销售的结构分析:公司不但要了解每段时间内产品的销售情况,还要掌握每种产品在一段时间内的销售情况。
四.、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 是指通过市场调查和供求预测,根据项目产品的市场环境、竞争力和竞争者,分析、判断项目投产后所生产的产品在限定时间内是否有市场,以及采取怎样的营销战略来实现销售目的
市场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商品的潜在销售量,开拓潜在市场,安排好商品地区之间的合理分配,以及企业经营商品的地区市场占有率。通过市场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市场的商品供应和需求的比例关系,采取正确的经营战略,满足市场需要,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
五、趋势分析法:
又叫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它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类相关数字资料,将两期或多期连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分析方法。通过趋势分析可以知道公司的经营情况,为预测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帮助。
①同比:今年n月与去年n月的对比
②环比:与上一统计比较。如今年六月与今年7月比较。环比分为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③发展速度: 指同一事物在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对比结果,用来描述研究现象在研究期内的相对发展速度。
④平均发展速度: 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发展变化的一般程度。
⑤增长速度:是增长期与基期水平之比,用来描述现象的相对增长速度。
⑥计算移动平均:实际工作中,分析数据经常需要计算不同周期的移动平均值。计算移动平均值即计算几个项目的移动平均值。
⑦横向对比:指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既定状态进行对比,也就是同一时间条件下对不同指标的对比。
⑧纵向对比:是单个事物与过去某个状态进行对比,即时间上的对比。
计算公式:
①环比发展速度=(本统计周期数据/上统计周期数据)×100%;
②同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