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根据上一节课分析出来的块设备的初始化和操作流程,编写出自己的块设备驱动函数。因此这篇博文主要讲一下所用到函数的用法及其他框架。
- 1、编写一个模块框架
- 2、注册一个块设备major = register_blkdev(major, "blk");它有2个参数,主设备号和设备名字,一般采用内核自动分配,所以这里参数为0,自动分配的设备号会以返回值的形式得到。如果返回值小于等于0,说明主设备号分配失败,应提示错误信息,并返回-EBUSY(这个宏在<linux/errno.h> 中)。第二个参数是设备的名字。
- 3、完成其他初始化工作,定义一个setup_device函数来实现。
- 3.1 计算块设备的大小
-
3.2 初始化一个请求队列,使用dev->queue = blk_init_queue(blk_request, NULL);,第一个参数是对请求的响应函数,这个定义为blk_request,第二个参数是自旋锁一般为空。返回值是这个队列的地址,这里我们自己定义一个结构来保存这个队列。/计算设备大小 dev->size = nsectors*sect_size; dev->data = vmalloc(dev->size);
-
struct blk_dev{ int size; /* Device size in sectors */ u8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