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系与姿态矩阵

本文介绍了导航中的各种坐标系,包括地心惯性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地理坐标系及载体坐标系,并详细阐述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原理。通过方向余弦矩阵,解释了坐标系转换的基本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导航中的坐标系

在导航中需要了解载体的姿态,位置以及速度信息。由于陀螺仪具有定轴性,就是当陀螺转子以高速旋转时,在没有任何外力矩作用在陀螺仪上时,陀螺仪的自转轴在惯性空间中的指向保持稳定不变的特性,陀螺仪的方向总是指向惯性系。正是这种特性,利用陀螺仪输出的角速度可以解算出机体坐标系及其方向。
a>.地心惯性坐标系(i 系 )
原点在地球中心,z轴沿地球自转方向,x,y在赤道平面内,指向恒星方向,xyz构成右手坐标系,三轴坐标轴指向惯性空间恒定不动,这是惯性仪表测量的参考基准。
地心坐标系
b>.地球坐标系(e系)
原点O与地球质心重合,Z轴指向地球北极,X轴指向地球赤道面与格林尼治子午圈的交点,Y轴在赤道平面里与XOZ构成右手坐标系。
c>.地理坐标系(n系)
原点在载体中心,z轴指向天,x轴指向东,y轴指向北,即(ENU),不同教材采用的地理坐标系或许不同,有的叫教材是北东天,北东地或北西天,我们参照秦永元的《惯性导航》采用的是东北天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

c>.载体坐标系(n系)
原点与飞行器中心重合,z轴指向飞行上方,x轴指向飞行器前方,y轴指向飞行器右边。
载体坐标系
由于找不到合适图片,用的是z轴指向飞行器下方的图片,一般采用的是指向飞行器上方。

  • 不同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坐标系的变换一般通过方向余弦矩阵来表述的。作为一个定矢量,从一个坐标系转换成另外坐标系的时候。其表达为
            rC21r1;r2=C12∗r1;
    C21C12是坐标系1向坐标系2的转移矩阵,而转移矩阵可以理解为坐标系1的xyz轴在坐标系2的投影。
    在惯性导航中,如何获得状态转移矩阵,是一个基本问题。如果从姿态矩阵角度来理解,两个不同坐标系的转换往往是沿着某个特定的轴来旋转,虽然采用四元素来表示,即将三维扩展到四维,四元素一般计算方便,但对于理解其物理特性比较难懂。在实际生活中很难用传感器采集到载体的旋转轴,都是将陀螺仪放在xyz建立的三轴正交坐标系中,采集xyz三轴的旋转角度。来逼近或拟合旋转轴。可以将实际旋转的轴分解成三个部分,分别是沿着x,y,z三轴来表示。实际上由于旋转的不可交换性,即先x轴,在y轴和先y轴再x轴旋转所得结果是不同的。所以实际上有12种坐标变换,我们参照《惯性导航》的坐标转换,见下图:
    角度变换
    坐标系的不断变化,一般矩阵右乘,例如坐标系从a系变成b系,其转移矩阵为C1,b系变为c系,其矩阵为C2,则a系变为c系,转移矩阵C3=C2*C1;
    既然不同次序的变换其结果是不同的,那为什么采用的是上图的三次坐标变换。这是由于将高阶项给去除了.得到的是近似值。因为只要在传感器取样的时候,采样频率足够高,这样旋转角就越小。其消去对应的高阶项所对应的误差越小。例如
    Cbn=Cnb=
    cosψ+sinγsinψsinθsinψcosθsinγcosψcosγsinψsinθcosγsinγ+sinγcosψsinθcosψcosθsinγsinψcosγcosψsinθsinγcosθsinθcosγcosθcosψ+sinγsinψsinθ−cosγsinγ+sinγcosψsinθ−sinγcosθsinψcosθcosψcosθsinθsinγcosψ−cosγsinψsinθ−sinγsinψ−cosγcosψsinθcosγcosθ

    如果旋转角ψθγ如果小,即ψθγ为即小角,忽略高阶误差。ψθγ逼近0。即上式中CbnCnb可以改成下面公式:
    CbnCnb=
    1ψγψ1θγθ11−ψγψ1θγ−θ1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所采集到的旋转角度采样足够小,其旋转的不可交换的误差获取也比较小。也说明上式中三次旋转的姿态矩阵可以近似相等于姿态转换矩阵。是可以表示姿态变换阵。详细的推导可以参照其他惯性导航的书。如秦永元《惯性导航》,袁信,郑谔编著《捷联式惯性导航原理》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