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cala写一个基本五级流水线CPU
ctime:2020-06-26 20:09:48 +0900|1593169788
标签(空格分隔): 技术 硬件
最近学SpinaHDL,一直想写个什么东西练练手。刚好以前一直想写个CPU,之前也在重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刚好就用来作为练习。
其实想写CPU的想法已经很久了,基本上每一次重新学FPGA或者verilog的时候,都会有这么一个想法,但是每次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
有一些是个人兴趣原因,比如又发现了其他更好玩的东西,也有时候是因为被verilog的繁琐劝退。这次用scala来写,后者的问题应该不会发生了。当然,
之前还有一些时候放弃是因为迷失在CPU纷繁复杂的结构中不能自拔,因为每次定下各种模块的定义都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每次增加一点功能都要来回修改,最终
连一个流水线都没连通,就放弃了。
这次设计的CPU,打算先写一个指令 ori ,先将流水线跑起来,再逐步增加新指令。这个思路来自于《自己动手写CPU》,流水线的各种结构都会大致与
书中描述的一样,只是实现方式由verilog,改成scala而已。
因为scala学得也还不深,因此可能代码主要还是用OOP的思路来写,有一些地方可以继续优化。但是代码中也保持DRY原则(Don’t repeat yourself),同一个接口不定义两次(比如很多模块要相互连接,那么需要定义互相连接的接口)等等。
目前实现的指令是ORI,将某个寄存器值与立即数或操作,写入另一个寄存器中
一些基本定义
- 五级流水线
- 数据总线宽度 32bit
- 寄存器数量 32个
总体框图
流水线两级中间的缓冲实现
每两级流水线之间,会有一组缓冲寄存器。在书《自己动手写CPU》中,是对所有的缓冲寄存器一个一个实现,受限于verilog贫瘠的表达能力。
但我们现在使用的scala,怎么可能再这样做呢。
class Stage[T <: Bundle](gen: => T) extends Component{
val left:T= gen.flip()
val right = createOutPort(left)
def createOutPort(inBundle:Bundle)= {
new Bundle {
for(i <- inBundle.elements){
val a =out (Reg(i._2.clone()))
a match{
case s:Bits => s.init(0)
case b:Bool => b.init(False)
}
valCallbackRec(a,i._1)
a := i._2
}
}
}
}
调用方式是:
val if2id = new Stage(new IFOut())
val id2ex = new Stage(new IDO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