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要
1.1 行为型模式
- 特别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描述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以及怎样分配职责。
1.2 定义
-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而将算法的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该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二 UML类图

三 例子
public abstract class ITemplateMethod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1();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2();
public void TemplateMethod()
{
Operation1();
Operation2();
}
}
public class TemplateMethodA : ITemplateMethod
{
public override void Operation1()
{
}
public override void Operation2()
{
}
}
public class TemplateMethodB : ITemplateMethod
{
public override void Operation1()
{
}
public override void Operation2()
{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Test()
{
ITemplateMethod templateMethod = new TemplateMethodA();
templateMethod.TemplateMethod();
}
}
四 优缺点
4.1 优点
- 它封装了不变部分,扩展可变部分。它把认为是不变部分的算法封装到父类中实现,而把可变部分算法由子类继承实现,便于子类继续扩展。
- 它在父类中提取了公共的部分代码,便于代码复用。
- 部分方法是由子类实现的,因此子类可以通过扩展方式增加相应的功能,符合开闭原则。
4.2 缺点
- 算法骨架需要改变时需要修改抽象类。
- 子类执行的结果影响了父类的结果,会增加代码阅读的难度。
五 使用场景
- 算法的整体步骤很固定,但其中个别部分易变时,这时候可以使用模板方法模式,将容易变的部分抽象出来,供子类实现。
- 当多个子类存在公共的行为时,可以将其提取出来并集中到一个公共父类中以避免代码重复。首先,要识别现有代码中的不同之处,并且将不同之处分离为新的操作。最后,用一个调用这些新的操作的模板方法来替换这些不同的代码。
- 当需要控制子类的扩展时,模板方法只在特定点调用钩子操作,这样就只允许在这些点进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