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目标:掌握数组(批量存储传感器数据)和指针基础(操作硬件寄存器 / 高效访问数据),完成 2 个嵌入式场景实操,理解两者在嵌入式中的核心用途。
一、数组:嵌入式中 “批量存数据” 的必备工具(40 分钟)
嵌入式开发常需要存储 “多组传感器采样值”“多个外设状态”,比如连续采集 10 次温度、存储 8 个按键的状态,数组就是专门解决 “批量存储” 的工具。
1. 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核心格式)
- 定义格式:
数据类型 数组名[数组长度];(比如int temp_raw_arr[5];表示 “存储 5 个整数型的温度原始数据”) - 初始化方式(嵌入式常用 2 种):
- 完全初始化:
int temp_raw_arr[5] = {256, 258, 255, 257, 259};(直接给每个元素赋值) - 部分初始化:
int temp_raw_arr[5] = {256, 258};(未赋值的元素默认是 0,嵌入式中可省代码)
- 完全初始化:
- 关键注意:数组下标从 0 开始(比如上面的数组,第一个元素是
temp_raw_arr[0],最后一个是temp_raw_arr[4]),下标越界会导致内存错误(嵌入式中可能直接让程序崩溃)。
2. 数组的核心用途(嵌入式场景)
- 存储批量采样数据:比如连续采集 5 次温度,用数组存起来再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
- 简化代码:不用定义 5 个独立变量(
temp1, temp2...temp5),用数组循环访问更高效。
二、实操 1:用数组存 5 组温度数据,计算平均值(30 分钟)
模拟嵌入式 “多次采样求平均” 的经典场景(比如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时,多次采样避免偶然误差):
c
运行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 数组:存储5组传感器原始温度数据(嵌入式常用数组存批量采样值)
int temp_raw_arr[5] = {256, 258, 255, 257, 259};
float temp_avg = 0.0; // 存储平均温度
int i; // 循环变量(嵌入式中循环变量常用int/char,省内存)
// 循环求和:遍历数组所有元素(下标0-4)
for(i = 0; i < 5; i++)
{
temp_avg += temp_raw_arr[i]; // 累加每个原始数据
printf("第%d次采样原始数据:%d\n", i+1, temp_raw_arr[i]);
}
// 计算平均值:总和÷采样次数(加括号明确运算顺序)
temp_avg = temp_avg / 5.0;
// 校准后的平均温度(沿用第一天的校准公式)
float temp_real_avg = temp_avg / 10.0 + 2;
printf("5次采样平均原始值:%.1f\n", temp_avg);
printf("校准后平均温度:%.1f℃\n", temp_real_avg);
while(1); // 嵌入式持续运行
return 0;
}
- 运行结果:会依次打印 5 次采样数据,最后输出平均原始值和校准后的平均温度。
- 重点:
for(i = 0; i < 5; i++)是嵌入式遍历数组的标准写法,记住 “下标从 0 开始,循环次数 = 数组长度”。
三、指针基础:嵌入式 “直接操作硬件” 的核心(50 分钟)
指针是嵌入式开发的 “灵魂”—— 操作硬件寄存器、高效访问内存数据、传递大块数据都要用到,先搞懂最基础的 “指针是什么” 和 “怎么用”。
1. 指针的本质:变量的 “地址”
- 每个变量在内存中都有一个固定地址(类似房间门牌号),指针就是 “存储这个地址的变量”。
- 嵌入式场景:硬件寄存器(比如控制 LED 的 GPIO 寄存器)有固定的内存地址,用指针可以直接访问这个地址,实现对硬件的控制。
2. 指针的定义与使用(核心格式)
- 定义格式:
数据类型 *指针名;(比如int *p;表示 “定义一个指向 int 型变量的指针 p”) - 关键操作:
- 取地址(&):
p = &temp_raw;(把变量 temp_raw 的地址赋值给指针 p,p 现在指向 temp_raw) - 解引用(*):
*p = 260;(通过指针 p 修改它指向的变量的值,等价于temp_raw = 260)
- 取地址(&):
3. 嵌入式中指针的核心优势
- 高效:访问大块数据(比如数组)时,指针比数组下标更快(省内存、执行效率高)。
- 直接操作硬件:硬件寄存器有固定地址,用指针可以直接读写该地址的值(比如给 GPIO 寄存器写 1,点亮 LED)。
四、实操 2:用指针访问数组(嵌入式高频用法)
数组名本质上是 “数组首元素的地址”,所以指针可以直接指向数组,高效遍历元素(比下标访问更贴合嵌入式的 “高效” 需求):
c
运行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temp_raw_arr[5] = {256, 258, 255, 257, 259};
int *p; // 定义指向int型变量的指针
int i;
float sum = 0.0;
p = temp_raw_arr; // 数组名=首元素地址,等价于 p = &temp_raw_arr[0]
// 用指针遍历数组(嵌入式高频写法,高效)
printf("用指针访问数组元素:\n");
for(i = 0; i < 5; i++)
{
sum += *(p + i); // *(p+i) 等价于 temp_raw_arr[i],i=0指向首元素,i=1指向第二个元素
printf("第%d个元素:%d\n", i+1, *(p + i));
}
float temp_real_avg = (sum / 5.0) / 10.0 + 2;
printf("校准后平均温度:%.1f℃\n", temp_real_avg);
while(1);
return 0;
}
- 运行结果:和实操 1 一致,但代码更高效(指针直接操作地址,不用计算下标)。
- 重点:
*(p + i)是嵌入式访问数组的核心写法,要记住 “指针 + 整数” 表示 “移动到下一个元素的地址”。
五、第二天必掌握的 3 个关键知识点(10 分钟自测)
- 数组的核心用途是 “批量存储数据”,下标从 0 开始,避免越界。
- 指针的本质是 “地址”,核心操作是 “取地址(&)” 和 “解引用(*)”。
- 嵌入式中常用 “指针访问数组”,比下标访问更高效。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