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操作系统发展史看进程与线程
1.1 进程的诞生:从 “单任务” 到 “多任务”
早期操作系统(如 DOS)一次只能运行一个程序,程序 = 进程,完全独占资源。
随着多任务需求(如边听音乐边写文档),进程(Process) 概念出现:
- 定义:进程是 “程序的一次执行实例”,是操作系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 核心特征:
- 独立地址空间:每个进程有自己的虚拟内存(0~4GB,32 位系统),互不干扰。
- 资源隔离:文件描述符、信号处理、用户 / 内核栈等独立。
- 调度单位:早期内核直接以进程为单位调度(时间片轮转)。
1.2 线程的诞生:解决进程的 “高开销” 问题
进程的隔离性带来安全,但也有缺点:
- 创建 / 销毁开销大:每次创建进程需分配内存、复制数据、初始化资源。
- 进程间通信(IPC)复杂:需通过管道、共享内存、套接字等机制,效率低。
为了在 “资源共享” 和 “高效调度” 间平衡,线程(Thread) 诞生: - 定义:线程是 “进程内的执行流”,是操作系统调度的基本单位(现代系统中)。
- 核心特征:
- 共享进程资源:地址空间、全局变量、打开的文件、子进程、信号处理等。
- 独立私有资源:线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