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安全与攻击技术解析
1. 网络地址转换(NAT)与端口地址转换(PAT)
在网络安全领域,安全专业人员常将NAT和PAT概念混淆。NAT的定义是将一个内部IP地址映射到一个外部IP地址;而PAT则是把一个内部IP地址映射到一个外部IP地址和端口号的组合。理论上,PAT能通过单个外部租用IP地址支持65,536(2^16)个内部客户端的同时通信。使用NAT时,若要实现多个客户端同时通信,就需租用相应数量的公共IP地址;而PAT可减少公共IP地址的租用,实现约1000:1的内部客户端与外部租用IP地址的比例,实际极限比例约为4000个内部系统对应一个公共地址。
NAT广泛应用于多种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中,如防火墙、路由器、网关和代理,它仅适用于IP网络,工作在网络层(第3层)。
2. 私有IP地址
近年来,由于公共IP地址日益稀缺以及安全方面的考量,NAT的使用愈发普遍。IPv4仅有约40亿个地址(2^32),但全球使用IP的设备数量已远超可用的唯一IP地址数量。幸运的是,互联网和TCP/IP的早期设计者有先见之明,预留了一些地址块供私有、无限制使用。这些私有IP地址在RFC 1918中定义,具体如下:
- 10.0.0.0 - 10.255.255.255(一个完整的A类地址范围)
- 172.16.0.0 - 172.31.255.255(16个B类地址范围)
- 192.168.0.0 - 192.168.255.255(256个C类地址范围)
所有路由器和流量导向设备默认配置为不转发与这些IP地址相关的流量,即私有IP地址默认不被路由,因此不能直接用于互联网通信。不过,在未使用路由器或对路由器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