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TA
OTA(Over-the-Air Technology)
空中下载
技术。是通过移动通信(
GSM
或
CDMA
)的空中接口对
SIM卡
数据及应用进行远程管理的技术。空中接口可以采用WAP、GPRS、CDMA1X及短消息技术。OTA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通信不仅可以提供语音和数据服务,而且还能提供新业务下载。
OTA(Over-The-Air)一项基于短消息机制,通过手机终端或服务器(网上)方式实现SIM卡内业务菜单的动态下载、删除与更新,使用户获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数据增值业务(简称OTA业务)
是通过移动通信(GSM或CDMA)的空中接口对SIM卡数据及应用进行远程管理的技术。空中接口可以采用WAP、GPRS、CDMA1X及短消息技术。OTA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通信不仅可以提供语音和数据服务,而且还能提供新业务下载。这样,应用及内容服务商可以不受平台的局限,不断开发出更具个性化的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如信息点播、互动娱乐、位置服务以及银行交易等。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手机用户只要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把网络所提供的各种业务菜单利用OTA机制下载到手机中,并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制具体业务。
如果您通过短信要求开通OTA设置,将向您收取0.1元/条的短信费用。您接收OTA设置信息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开通后按照上网的流量进行收费,如果没有上网那就无须支付费用!
产生背景
对OTA技术的需求最早出现在2000年的
日本
。移动用户迅猛增长、对新兴通信技术和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推出的手机更加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往往配置了先进的处理器芯片、安装了网络浏览器和
媒体播放器
等各种应用软件,有的还配备了摄像头等附属设备。这样的手机尽管功能更丰富,但比那些仅有通话功能的手机也更容易出现问题。手机也会像PC一样死机或者丢失内部数据,甚至还面临着手机病毒的威胁,按日本相关法规厂商也只能被迫对这些出现了功能故障的手机进行召回,增加了额外的成本。有什么方式能帮助厂商方便地更新
手机系统
软件而不需要再召回问题手机呢?
空中下载
技术OTA由于其突破性的理念应运而生,它可以通过移动通信(GSM或CDMA)网络的空中接口对移动数据及应用进行远程管理,而空中接口可以采用WAP、GPRS、CDMA1X以及广为普及的短消息(SMS)技术,这样手机系统更新就可以通过无线下载方式来进行,就像PC通过互联网下载软件更新一样方便。
2、NAI
NAI的全称是Network Access Identifier。
Internet 中使用的验证、授权和记帐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 AAA) 服务器可为拨号计算机提供验证和授权服务。这些服务对于尝试使用移动 IP 连接到包含 AAA 服务器的外部域的移动节点可能同样重要。AAA 服务器使用网络访问标识符 (Network Access Identifier, NAI) 来标识客户机。移动节点可以通过在移动 IP 注册请求中包括 NAI 来自行标识。
因为 NAI 通常用于唯一标识移动节点,所以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不必总是提供该功能。因此,移动节点可以对其自身进行验证。所以,可以授权移动节点连接到外部域,甚至不必具有家乡地址。要请求指定家乡地址,可使用包含移动节点 NAI 扩展的消息将注册请求中的家乡地址字段设置为零。
3、RUIM卡
CDMA系统定义了RemovableUserIdentityModule(RUIM),类似GSM系统中SIM卡的观念。
可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也叫做用户识别模块(UIM),和用户识别卡(SIM)是相似的,但是它为网络设计而不是为GSM,例如CDMA.R-UIM卡支持在CDMA和GSM网络之间的漫游。
随着GSM技术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巨大成功,用户已经对通过将SIM卡插入不同的手机而任意更换手机习以为常了。然而在北美的移动通信标准体系中,无论是模拟还是CDMA移动台却是机卡一体的。中国联通公司在1999年首先提出了在CDMA系统中引入智能IC卡的概念,即所谓的机卡分离。通过机卡分离技术将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和鉴权算法等与安全相关的信息保留在智能卡上,这个卡叫做R-UIM(RemovableUserIdentityModule)。机卡分离技术的实现不但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灵活方便地更换CDMA手机,而且能够使用户在不同制式的网络中自由漫游的愿望得以实现(比如使用CDMA/GSM双模卡的用户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制式的手机或使用双模手机在CDMA和GSM网络中漫游)。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CDG、TIA、3GPP2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我国的CWTS积极地开展研究工作并在1999年中期开始着手对用户标识模块(UIM)以及UIM-ME接口规范的制订工作。
R-UIM在CDMA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类似于GSM系统中的SIM卡所起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机制。
机卡分离技术的实现是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进行的。首先在实现机卡分离后应该保证作为一个整体的CDMA终端(CDMA手机 UIM卡)在功能、性能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其次考虑到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多个运营商的CDMA网络投入商用,为了今后顺利开展国际漫游业务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机卡分离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应尽可能避免修改现有的空中接口标准(如IS-95A)从而使支持机卡分离的手机能够与现有CDMA网络兼容。
鉴于已有的SIM卡相关规范已十分成熟,在UIM规范的制订过程中,充分利用了SIM卡规范中的可用部分,在一定程度上UIM规范可以看成是在SIM卡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增加与CDMA操作有关的参数、命令、鉴权算法而成,当然对于只支持CDMA一种系统操作的UIM卡,可以不包含与GSM相关的内容。
4、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就是众所周知的GSM,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亿人正在使用GSM电话。GSM标准的无处不在使得在移动电话运营商之间签署"漫游协定"后用户的国际漫游变得很平常。 GSM 较之它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他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因此GSM被看作是第二代 (2G)移动电话系统。 这说明数字通讯从很早就已经构建到系统中。GSM是一个当前由3GPP开发的开放标准。
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缩写。由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制订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的简称。它的空中接口采用时分多址技术。自90年代中期投入商用以来,被全球超过100个国家采用。GSM标准的设备占据当前全球蜂窝移动通信设备市场80%以上。
GSM 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移动电话
标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亿人正在使用GSM电话。所有用户可以在签署了"漫游协定"移动电话运营商之间自由漫游。GSM 较之它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因此GSM被看作是第二代(2G)移动电话系统。 这说明数字通讯从很早就已经构建到系统中。GSM是一个当前由
3GPP
开发的开放标准。
从用户观点出发,GSM的主要优势在于用户可以从更高的数字语音质量和低费用的[
SMS
]之间作出选择。
网络运营商
的优势是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定制他们的设备配置,因为GSM作为开放标准提供了更容易的互操作性。这样,标准就允许网络运营商提供漫游服务,用户就可以在全球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了。
GSM作为一个继续开发的标准,保持向後兼容原始的GSM电话,例如报文交换能力在Release '97版本的标准才被加入进来,也就是GPRS。高速数据交换也是在Release '99版标准才引入的,主要是
EDGE
和
UMTS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