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一家年处理超过3000亿笔交易的金融巨头发布一套开发者工具时,我们看到的绝不应仅仅是技术本身。Visa高调入局“智能体商业”,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战略行动,其目标远超支付本身,直指未来AI时代的商业“超级入口”。本文将从商业战略、产品设计和生态竞争的角度,解读Visa此举的“阳谋”。
一、核心焦虑:当“购买”按钮离开商家网站
三十年来,数字商业的终点始终是商家网站或App上的那个“购买”按钮。而Visa、万事达卡等卡组织,正是这个终点站的核心基础设施。但AI智能体的崛起,正在从根本上瓦解这个模式。
Visa全球增长主管Rubail Birwadker一语道破了天机:
“在智能体商业环境中,消费者将停留在AI平台上,并希望购买商品或服务。”
这意味着,未来交易的发起点,将从我们熟悉的电商平台,迁移到ChatGPT、Perplexity等对话式AI界面。这对于传统支付网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被动摇”风险 (Risk of Disintermediation)**。如果AI平台选择与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或实时支付网络合作,建立新的支付闭环,那么Visa这样的传统“管道”就可能被绕过或边缘化。
因此,Visa的行动首先是一场战略防御:必须在新的交易入口形成之初,就将自己的基础设施深深嵌入其中,确保自己不会在下一代商业浪潮中掉队。
二、产品战略:从“提供API”到“定义标准”
面对新范式,Visa的产品战略展现了极高的明晰度,它没有选择推出一个封闭的AI购物应用,而是选择成为“卖铲子的人”,为整个生态提供动力。
1. 模型上下文协议 (MCP):制定下一代商业的“HTTP”
MCP的战略意义远大于其技术本身。通过为AI智能体与支付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