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拆的太细了会有什么问题

本文探讨了微服务过度拆分带来的问题,特别是在缺乏有影响力的业务架构师的情况下,如何避免业务和技术走向混乱,并强调了理解业务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微服务可能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服务拆的太多,微服务拆多了就需要“治”,技术问题可以通过服务注册与发现“治”掉,但更多的业务问题很难被“治”掉。

0d337033452fc67b7dbbbcccdda2e39a.png

如果一个团队缺少一个有影响力的业务架构师,这个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过多的承载着一部分业务含义的微服务散落下来,任意两个或几个微服务的组合似乎都可以解决一些业务上的问题,但这种组合是不可持续的。

同时如果没有业务架构师,这些看似合理的业务需求来自于pm或是bp,这件事情将会变得更加糟糕,终有一天整个技术团队会被包裹在一个找不到线头的网里,有人大喊一声“重构全链路”。

ddd不是目的,不要把简单的业务问题人为的技术复杂化,该在一起的服务就不要找理由拆了,因为他们在业务上就是一体的,先理解业务,再做抽象,单体难受了,想明白痛在哪里,再决定拆不拆。

有什么样的组织就有什么样的架构,有时候发现系统依赖关系很奇怪,一看组织结构就是这样的,康威定律依然适用,甚至是第一原则,妄图通过架构解决康威定律,但成本总会通过其他方式找回来。

缺少有影响力的业务架构师,业务流程与概念完全单方面来自于pm和bp,研发只是在pm和bp之后做业务建模。缺少合理的组织划分,导致体现康威定律的负面影响。

以上两者是微服务拆分过细之后的非技术角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 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拆分粒度最佳实践 #### 3.1 遵循单一职责原则 在微服务架构的设计过程中,每一个微服务应当只负责一项特定的功能或业务领域。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模块化程度,还能够降低不同组件之间的耦合度,使得各个部分可以独立部署、测试扩展[^3]。 #### 3.2 基于业务逻辑进行纵向拆分 对于大型应用程序而言,应该依据业务流程的特点来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划分。具体来说就是把具有紧密联系的一组操作封装成一个单独的服务单元;而对于那些相互之间依赖较少甚至完全无关的操作,则应尽可能地将其划归到不同的服务当中去处理[^4]。 #### 3.3 考虑数据访问模式的影响 当规划如何分割现有系统时还需要考虑到数据库层面的因素——即哪些实体会频繁一起被读取/更新?如果某些表经常作为整体参与事务处理的话那么最好让它们归属于同一个微服务体系之内以便减少跨网络边界的数据交换次数从而提升性能表现[^1]。 #### 3.4 平衡细颗粒度粒度的选择 虽然理论上更细化的服务确实能带来更高的灵活性但是也会增加管理运维成本因此实际项目里要权衡利弊找到最适合当前需求的状态既不能太过于零碎也不能太过庞大以至于失去敏捷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2]。 ```java // 示例代码展示了一个简单的微服务接口定义 public interface OrderService { void placeOrder(Order order);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