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令人心动的offer》,两个踢馆的小朋友可以很快的做出一个结构化的ppt,并在演讲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想背后应该是两个小朋友具备的一种结构化思维的想法吧。
我之前的文章多次提到具备结构化思维很重要,那么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呢?今天举几个活生生的例子,大家理解下。
我们为什么要结构化思维呢?
我们大脑处理信息遵循以下规律:
太多信息记不清,记不住
大脑系统记忆具有规律的信息
你可以想下你之前的经验里面,是不是有人口若悬河的说了半天,你每个字都懂,但是放在一起就一脸懵逼,内容没有逻辑,没有重点,回过头也想不起里面的核心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没有结构化思维。
我们在表达时,如果想法是没有经过梳理的,那么表达的时候就会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像堆在衣柜里的衣服,杂乱而无序。
结构化思维之后的想法,就会像整理之后的衣服,按照颜色,季节,穿着场合分门别类。
这样再有人问你你有什么衣服时,你就会说:
"我有春季、夏季、冬季三类衣服,每个季节有对应的工作装、休闲装、宴会装和运动服,还有4双运动鞋、5双休闲鞋、7个包包等..."。
是不是清楚多了。
不仅表达清楚了,我们在做事情时(比如整理衣服时)就会更方便得心应手,而不会是翻来覆去的了。
经过整理的想法就是结构化思维,像整理衣服一样,分门别类,组成一个个结构分明的整体,便于日后的理解、存储、使用。

有了结构化思维之后,你就可以结构化的思考,你的思维、沟通、学习能力将会大幅提高。
下面几幅图大家对比下,没有结构化思维和有结构化思维的表述:
思路清晰,考虑周全。


表达逻辑有序,层次分明。



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快速提升结构化思维呢?
首先是结构,比如汽车出现了问题,你怎么可以知道是哪里出现问题呢?在一个修车师傅眼中,一个车是这样的:

而不是散落的一个个螺丝。
有了结构之后:
师傅可以由局部到整体,快速判断可能导致问题的所在区域;
师傅可以由混乱到有序,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整体排查;
师傅可以由复杂到简单,将大问题切成若干小问题各个击破;
结构化思维的关键在于“建立结构”,这个世界是有序还是无序的呢?通过结构看世界,你就具备了化繁为简的能力。
有了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复杂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大问题变成小问题,逐个击破。
建立结构化思考的步骤。
第一步:明确目标,找到分解角度。
结构化拆分并不是将问题拆散、切碎,而是将“整体”信息拆成围绕于一个个独立的“要素”,再将要素一个个组成结构,这里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
比如汽车零件,可以按照材质分类,可以按照厂商分类,可以按照头部、身体、四肢分类。
第二步:按照MECE原则,组成结构。
MECE是金字塔原理提倡的方法,在我们确定了分解目的之后,可以搭建结构了,最基本的结构形态是:金字塔结构。

将不同问题分解成不同归类,类别下放入对应的不同要素,逐层分解,最终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
每一层遵循MECE原则,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就是说金字塔的每一层,内容不能有重复的部分,也不能有遗漏的部分。

回到上面那个例子,如果将衣服分类:
春季装
职业套装
中间会有重叠部分,有些衣服既满足职业装,也满足春季服饰。

也有遗漏部分。

那么怎样才可以遵循MECE原则呢?
可以按照季节分:春秋装、冬装、夏装。

一年四季都包含了,就达到了“不遗漏”,按照季节分类,就达到了“不重叠”,满足了MECE原则。
那么如果结构化的处理下面这个问题呢?
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100w销售额?
可以有两种方式:
自上而下,使用演绎法设计结构;
自下而上,使用归纳法提炼结构;
自上而下,演绎法设计结构。
要完成100w业绩,关键是客服,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类别进行划分,对不同客户类别采取不同营销策略。
按照MECE原则,客户来源于以下三类:
陌生新客户;
正在跟进中的准客户;
已经购买过的老客户;
因此金字塔的第一层,分为:新客户、跟进客户、老客户。

这样划分之后,思路清晰不少:
开拓更多渠道,获取新客户;
提高跟进中客户的付款转化率;
促进老客的复购;
依据对应的策略,我们可以继续细分每个子类,在其中增加要素:
在新客户下,添加可扩展的新渠道列表;
在准客户下,添加促销方案;
在老客户下,添加老客户回访计划等;
如此这般,一层层演化细分,逐渐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每一层的分类非常重要,因为他决定了整个结构的走势和稳定性。
当然这个分解方式只是可分解的结构化方式之一,并不是标准答案,在运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问题,找到对问题的解决最有效的分解方式,比如:
侧重于分而治之的,可以按空间维度进行分类,比如新客户、跟进中客户、老客户;业务A、业务B、业务C;
侧重于进度把控的,可以按时间维度进行分类,比如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
侧重于战略聚焦的,可以按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比如机构客户、普通客户;
侧重于达成目标的,可以按演绎进行分类,比如流量、转化、客单价、复购率;
自下而上,归纳法提炼结构。
自上而下演绎法的好处是效率高,可以快速形成结构化。
但是这种方式的前提是,你需要对问题的对应解决方案有深刻的理解,可以快速的找到恰当的分解角度,或者大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结构可以复用,比如知道:销售额=流量 x 转化率 x 客单价。
如果没有现成的结构该怎么办呢?
可以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提炼结构。
一. 针对于问题目标,穷尽所想得到的内容。
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100w销售额呢?
我们可以开始头脑风暴,把能想得到的相关信息,比如方法、人、或者事物都可以发散出来,有多少写多少,完全穷尽。

二.使用归纳法,用求同、求异、剩余法对内容进行分组。
在头脑风暴之后,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法进行分组,在分组过程中可以对内容做一些增减,比如:
把一些有明显上下层次关系的先连接起来,看起来更方便;
把同一组中明显缺少的项目补上,比如客户分类中缺少“老客户”;
把一些重复的内容删除,将不恰当的内容进行修正;
经过调整之后,凌乱的内容可以分成5组:渠道、获客方法、产品活动、客户分类、沟通方式。

这样整体结构清晰不少,当然5类内容看起来还是有些凌乱,内容之间不符合MECE,也不是金字塔结构。
接下来就是进一步梳理,构建金字塔结构。
三.梳理逻辑层次,构建金字塔结构。
在5类内容中,“客户分类”和其他组有所不同,渠道、获客方式、沟通方式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的不同拉新、促销手段。
因此我们可以把客户分类这组拎出来,作为金字塔的上一层,把渠道、获客方式、沟通方式、根据客户类别不同,重组金字塔,放在金字塔下层。
调整过程中,时刻用MECE纠正归类错误,如:
“客户分类”目前内容是:新客户,准客户,老客户,机构客户,而机构客户和其他三类有重叠部分,不符合MECE原则,应剔除;
之前的类别命名不精确,应该分为“渠道,营销”这两部分,不同用户对应不同渠道,不同渠道对应不同营销方式;
头脑风暴时只考虑了新客户的渠道,没考虑准新客和老客户渠道,需要补齐;


对于“产品活动”,不管是新客户、准客户、老客户,可以采取产品活动都是同一个,因此可以把产品活动放在他们上方,作为金字塔顶端。


这样,金字塔结构初见雏形。
三.调整结构,给出方案。
目前的内容是通过头脑风暴得来的,比较零碎,但结构已经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检查整个结构是否符合MECE,逻辑层次是否混淆。
最后我们得出方案如下:

从零散的想法中,提炼出具有结构,有逻辑的思路,落地成可执行的方案,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力量。
金字塔结构是结构化思维中最基本的一种形态,是结构化思维的基础。
除了这种由头脑风暴开始,到MECE过程,再到金字塔结构收尾比较繁琐的方式,有没有其他方式帮助我们快速结构化思维呢?
平面切割法。
我们先有一张白纸,拿起一支笔,用横线、竖线进行切割,这样切出来的是符合MECE的了。

因为他本身是一个整体(一张白纸),肯定是无遗漏的。用线条分开,一定是相互独立的,不重叠的。
接下来就需要考虑,这些线应该怎么画。
一.两分法。
一件事情总会有相对立的两个面,我们可以用一条线将他们彼此分开,组合成一个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符合MECE的。
比如一个员工应该有哪两个对立面呢?

但是这种划分方式还是太泛泛了,我们又想到了另一个要素:态度。

有了这个象限之后,我们就可以制定招聘策略了:

那除了这种看起来比较原始的切割方式,有没有一些经典的方法可以借鉴呢?
比如:基于两分法的管理理论;

比如两次两分法,组合成一个二维四象限的各种管理理论;


二.三分法。
三分法的逻辑在于,在二分法基础上,增加一个“过渡”的状态,让分类变得更加精细,避免非此即彼。
比如通用电气分析竞争力行业定制的产品策略:

绿色:发展战略
黑色:保持战略
橙色:放弃战略
三分法带来精细划分结构同时也带来了结构的复杂度。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5W2H结构”。

还有商业模式画布。

还有麦肯锡7S的企业发展分析问题。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尝试用两分法进行结构化。
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100w销售业绩?
一.先用两分法找到一条分割线。
用客户?产品?活动方案?营销?渠道?好像都不合适,我们想到了因素这个比较抽象的角度。因为影响客户、产品、活动方案、营销、渠道的无外乎是主观或客观因素,或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二.画出第二条线。
完成100w销售额,有两个环节:
产品生产出来之前;
产品生产出来之后;
接下来我们形成了一个二维四象限,彼此MECE。

外部销售问题:是营销渠道问题;
外部生产问题:是市场需求问题;
内部销售问题:是销售团队问题;
内部生产问题:是产品设计与供应链问题;
三.每个部分继续切割。
在营销渠道分类中,不同用户适用于不同的营销渠道和方式,因此用三分法,切成:新客户、准客户、老客户三类,在横向切割成:营销和渠道两部分。


有了这个结构,你可以从用户需求、市场热点部分开始,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这些信息用于指导产品、设计团队,优化供应链;接着设定销售业绩与目标,制定团队激励方案;最后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渠道进行营销销售;
机构里面的信息是相互依赖的,周而复返的循环:

当一个结构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移动的,不断完善调整,加入了时间轴的动态思考,思维也就从三维升到了四维,进化到了另一种方式。
也就是系统性思维。
整体看下来,其实结构化思维建立的整个过程,有点像我们在做系统重构或DDD往微服务演进过程的一种方式,很多东西是类似的,比如头脑风暴类似于事件风暴,结构化类似于限界上下文,演绎思维类似于自上而下的收敛到发散,总是软件工程架构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一个好的架构师是需要具备非常好的逻辑思维、系统性思维和抽象能力的。
本文介绍了结构化思维,指出其能让表达清晰、做事方便,可提升思维、沟通和学习能力。还阐述了提升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如建立结构、遵循MECE原则构建金字塔结构,以及平面切割法等,并以完成销售业绩为例说明应用,最后提到与软件工程架构的相似性。
119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