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接收多路视频数据, 接收缓存不足了

(1)困扰几天的udp内网传输部分终于做通了,解决的关键就在于setsockopt的调用,设置接收缓冲。

遇到的问题是这样的,主机端发送udp数据包:

    应用层的包大小为1452byte大小,这样拆包是根据以太网的MTU为1500字节而考虑的(当然外网状态下并不一定就是以太网网络,路由MTU可能更加小),因为在网络层和传输层还有8byte的udp包头和20byte的ip包头,所以以太网帧大小为1452+8+20 = 1480byte。

   主机端(linux)现在接了11路视频数据,发送的数据量还是很大的,但经过测试,数据是可以发送出去的,发送端没有问题。我在客户端用一个线程专门接包,然后进行处理,可总是处理不过来,当连接路数比较多的时候,即码流增大时,出现接收不过来的情况。开始以为是主机端问题,进行写文件测试发现主机端完全可以承受11路数据的发送(udp数据包),而接收端对每个部分都进行了详细测试,都没有效率问题而影响接包的处理,最后将目光放在了接收缓冲的问题上,经过查证,windows程序默认的udp socket的接收和发送缓冲都是8kB, 而将接收缓冲调大后,马上解决了丢包现象: 

int n = 512*1024;  setsockopt(m_hRcvSock, SOL_SOCKET, SO_RCVBUF, (const char*)&n, sizeof(n));

    可见对于一般而言,8kB是足够了,但是对于要接收大量数据时,默认的接收缓冲(udp)是不够的。需要进行手工设置,否则会造成包的丢失从而数据错误。之所以一开始没有想到这上面是因为我们原来的网络是用tcp进行的视频传输(暂时没有对tcp的接收和发送缓冲进行查证),而tcp状态下我们可以很好的在内网传输16路的实时视频数据,故以为在发送和接收上udp和tcp一样不存在瓶颈问题。后查得tcp是会进行流量控制的,下面是一段摘抄:

说到流量控制,不得不提到TCP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窗口。窗口表示了接收主机能接收的最大数据量,并且,窗口大小是随着主机资源和主机当前正在接收多少个传输数量而变化的。主机将窗口字段用于流量控制,也就是说,流量控制是TCP窗口的一个功能。TCP采用流量控制管理进入接收主机缓冲区的数据流量。如果发送主机传输数据的速度比接收主机处理数据的速度更快以至接收主机缓冲区已满不能处理更多的数据时,则接收主机就会请求发送主机降低数据发送速度直到接收主机可以接收更多的数据为止;相反,如果接收主机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则会请求发送主机加快数据的发送速度,这就是流量控制的用途,它保证了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完整的传送到接收主机。

    可以看出由于tcp是基于连接的,所以其在传输过程中会牺牲很多来进行传输的保证,故即使速度下降也会保证接收端的有序和正确接收。而udp是非连接的,其发送后不进行任何处理在保证数据的传输,高效但无保障,一切检验和有序以及完整处理均需要应用层来完成(这让人想起了RTCP)。

 

(2)还有一个setsockopt的选相是SO_REUSEADDR, 今天在绑定一个地址来进行侦听的时候,处理上是每来一个连接,便侦听其地址发送来的udp端口,由于要多次绑定,而开始时总遇到地址重复的错误,后来一查发现,同一个地址进行端口绑定,好像有一个时间间隔限制,该限制以内不能重复绑定,故我进行了以上的设置,就可以多次重复绑定了~

经过查证,我遇到的是地址使用错误的问题:

       使用 bind API 函数来绑定一个地址(一个接口和一个端口)到一个套接字端点。可以在服务器设置中使用这个函数,以便限制可能有连接到来的接口。也可以在客户端设置中使用这个函数,以便限制应当供出去的连接所使用的接口。bind最常见的用法是关联端口号和服务器,并使用通配符地址(INADDR_ANY),它允许任何接口为到来的连接所使用。bind 普遍遭遇的问题是试图绑定一个已经在使用的端口。该陷阱是也许没有活动的套接字存在,但仍然禁止绑定端口(bind 返回EADDRINUSE),它由 TCP 套接字状态 TIME_WAIT 引起。该状态在套接字关闭后约保留 2  4 分钟。在 TIME_WAIT 状态退出之后,套接字被删除,该地址才能被重新绑定而不出问题。

等待 TIME_WAIT 结束可能是令人恼火的一件事,特别是如果您正在开发一个套接字服务器,就需要停止服务器来做一些改动,然后重启。幸运的是,有方法可以避开 TIME_WAIT 状态。可以给套接字应用 SO_REUSEADDR 套接字选项,以便端口可以马上重用。

     同样,我在每次UDP侦听socket使用完毕后,使用closesocket将使用的socket清除,这样手动释放后,不需要再进行setsockopt的设置也可以重复绑定了。从此可看出,原本我创建的socket为局部的,但其释放好像并不同与普通的c变量的释放方式,故在函数下次调用时候,出现地址重复的错误,而手动清除是保险的。该错误在linuxwindows平台均有,但好像windows再调用setsockopt,socket接收有异常,偶尔接收不了UDP报文,而linux下没有此种现象。

### 回答1: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它在传输数据时不需要建立连接,因此传输速度较快。Q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开发框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平台。在Qt工程中使用多线程高速接收UDP数据包,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加快数据处理速度,提升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 在Qt工程中可以使用多线程实现高速接收UDP数据包的功能,每个线程可以处理一个或多个数据流,同时将数据流传递给主线程进行处理。多线程的实现提高了数据接收的效率,避免了数据接收过程中的阻塞等问题。 在Qt工程中,可以使用QThread类来实现多线程功能。各个线程之间的数据共享可以通过Qt的信号和槽机制实现。当有数据包到达时,线程将收到相应的信号,然后调用槽函数将数据包传递给主线程进行处理。主线程可以使用Qt提供的相关类(如QUdpSocket)来对UDP数据包进行解码和处理,最终将数据传递给应用程序的其他模块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实现多线程高速接收UDP数据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处理顺序和线程之间的同步问题。同时需要对UDP数据包进行合理的分组和缓存,以避免数据包阻塞和丢失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基于UDP协议的多线程高速接收Qt工程可以通过多线程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快速接收和处理,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 回答2: 基于UDP协议的多线程高速接收QT工程是一个基于QT框架开发的网络应用程序,运用UDP协议来实现多个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多线程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利用CPU资源,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从而更快地响应用户请求。 在该工程中,服务端通过UDP协议接收来自多个客户端的数据包,并将数据包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再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多线程的应用可以使得服务端同时接收和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提高服务端的性能。 在QT框架下,实现多线程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QThread类、QtConcurrent库、QtConcurrent::run等。在开发该工程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多线程实现方式。 另外,在UDP协议的通信过程中,由于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考虑到数据丢失、重复等问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比如差错控制、帧同步等。 总之,基于UDP协议的多线程高速接收QT工程是一个能够实现多个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高速数据传输的网络应用程序,可广泛应用于音视频、游戏、工业控制等领域。 ### 回答3: 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优秀的性能和简单的结构使得它成为实时应用中通信的流行选择。基于UDP协议的多线程高速接收Qt工程,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Qt提供了多线程编程的支持。通过创建多个线程,可以同时接收多个UDP数据包,从而提高接收速度。在Qt中,可以使用QThread,QThreadPool和QRunnable等类来实现多线程编程。 其次,对于接收到的UDP数据包,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在Qt中,可以通过信号和槽机制来实现数据包处理与用户反馈的交互。具体地,可以在每个处理线程中创建一个QObject子类,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包,并通过信号和槽机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主线程进行展示。 此外,为了提高接收速度,可以使用一些技巧。例如,使用一个循环缓冲区,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放入缓冲区中,由处理线程从缓冲区中获取数据进行处理。又如,采用多路复用技术,监听多个端口上的数据包,以避免数据包丢失和延迟。 综上所述,基于UDP协议的多线程高速接收Qt工程,需要结合Qt的多线程编程支持、信号和槽机制以及一些优化技巧来实现。相信在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从而实现高速接收并处理UDP数据包的功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