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谈
runzhliu
毕业于中山大学,目前专注于容器和大规模并行计算
展开
-
博客转站了~
由于 优快云 的博客功能经常有问题…所以把博文站点搬迁到 https://www.runzhliu.cn/ 欢迎订阅、评论!原创 2022-09-27 17:09:03 · 593 阅读 · 1 评论 -
程序员网页版工具集合
本文主要收集一下作为程序员经常会用到的一些小工具网站。原创 2022-09-18 12:35:17 · 1136 阅读 · 0 评论 -
【思考】个人狂想曲(3)
各位程序员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很努力的同学,但是代码质量不高,就是天天在沟通和打电话解决各种问题,看上去很努力,但实际上有没有想过,这种表面上的努力,掩盖的其实是能力的不足呢? 经常有些同学,作为开发,天天都游走在各种会议上,打着电话不是喷这个就是喷那个,这些同事,真的能力很强吗?我看不一定。很多时候这种努力,都是产生在原来不稳定和不合理的架构和系统底下,既然由你设计挖出来的坑了,自然就需要你去填坑,所以每天看起来都红红火火,大晚上还在工作群上指点东西…他一定很会为自己感动,觉得自己为团队拼尽了全力,觉得原创 2021-07-28 08:53:46 · 124 阅读 · 0 评论 -
【思考】个人狂想曲(2)
今天内网里见到几个关于导师的问题,也想聊聊这个问题。 对于应届生来说,遇到一个好的导师是很不容易的,当然了,不同岗位不同角色,对好导师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分享一下我自己作为工程师,心中的好导师的几个标准。 对技术是执着的,对代码是有追求的 注重效率,擅长于挖掘一些提升效率的工具和方法 善于讲解的,愿意教的,同时也不会咄咄逼人的 看问题能看得更远、更深入 个人成长本来也是因人而异的,少部分人可以无师自通,大部分人更需要一个好导师。很多人都会被导师或多或少的迎新,如果你的导师喜欢摸鱼,也许你也会学会很多摸鱼的原创 2021-07-08 22:06:23 · 119 阅读 · 0 评论 -
【IDE/Vim】把工具学溜一点
小朋友才做选择,大朋友全都要 知乎上见过有人问 IDE 和 Vim 怎么选择,其实都是不够了解 IDE 和 Vim 的,比如 JetBrains 的产品 IDEA/Goland 之类的,还有 Vscode 都有 Vim 的插件,丝毫不影响两者一起用的。 IDE 其实都没什么门槛,基本看一步操作一步就得了,没有太多复杂的。Vim 相对来说学习曲线比较陡,也就是要入门是比较不容易的,像 StackOverflow 上有个热门话题就是说,Vim 用的最多的命令是什么一样(:wq 退出Vim)。当然了,个人也认.原创 2021-05-23 14:09:40 · 134 阅读 · 0 评论 -
【研发效率】关于文档
研发过程中,文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惯性思维」 开发到底要不要写文档(注释),要写多少文档,要怎么写文档,想必在大家工作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人也会有不同的意见。 我是支持多写文档的,但是文档也有个弊端,就是不容易做到实时更新,代码即文档这个说法很酷,但是实际操作下来,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容易的,都要耗费时间去维护的。 另外就是不同的同学写文档的风格不一样,有人喜欢用富文本,有人喜欢用 Markdown,有人喜欢用 tab 有人喜欢用空格,有人经常不注意换行的行数和格式,有人写文档写的很随意.原创 2021-05-23 14:07:52 · 140 阅读 · 0 评论 -
【思考】个人狂想曲(1)
开个专栏,专门记录一下工作不同阶段的一些想法和遇到的一些见闻和思考。最近在整理组里代码仓库,发现了很多问题。 分支太多了,merged之后的分支长期不清理 没有README 代码里没有足够的单测 分支命名随意 标签命名随意 仓库的权限分配不合理 不是要求每个组内项目都要做成 Github 开源的精品,但是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习惯,共同朝一个精品项目去进发。其实像 Github 或者 GitLab 本身会有很多功能可以用的,比如分支命名的规则,正则的指定,限制不良分支的 push 等等。 ...原创 2021-04-19 16:34:01 · 128 阅读 · 0 评论 -
工程师和文档
我一直都觉得,文档和代码都写的非常棒的工程师,都值得大家好好珍惜。 其实代码跟文字表达能力,个人认为是相同的。可惜的是,很多工程师都能写出非常工整和优雅的代码,却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在写文档这个事情上,当然也包括代码上的注释。 其实这是我认识的很多理工科男生的共同特点,大家往往都不喜欢写文档,甚至不屑于用代码以外的方式来表达。 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注重文档的人,为什么呢?可能最主要是我在成长道路上...原创 2020-03-24 18:59:20 · 188 阅读 · 0 评论 -
2020新的一年,想送各位一些书
0 关于这些书 这个 Repo 记录了本屌这几年来买过和看过的书,就像我之前说的,这些书里,有些已经读过很多次了,最多的可能有刷过十次的,有些却只读过0.1次,很惭愧,甚至是全新的没翻过…有些跟着我从广州到上海再到杭州再再到深圳,真的很有感情,而且因为经过几百块的托运,他们升值了…不过我在2019年上半年当废纸卖过50本左右,主要卖掉的是算法相关的书,因为我感觉以后工作不太可能用得上了(然后现在居...原创 2020-01-02 10:55:12 · 418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