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 记 ●
上一期我们分享了“中心化身份”、“分布式身份”和“去中心化身份”几类的不同,简单总结一下,第一个名词指的是完全中心化的身份体系,账号信息掌握在“admin”的手中;第二个名词可以理解为我们目前常见的微信、QQ 等一键登陆;最后一个指的是用户自己掌握所有权、管理权和控制权,按照自己的意愿以自己的方式去存储数据,比如存在用户手机内,或者公司私有云内,或者亚马逊的公有云上,更或者是去中心化存储上,这可能是我们心目中最为理想的方式。
● 引 言 ●
在上一篇技术视点中,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了数字身份的发展,看到了数字身份体系这样的一条发展路径:从用户身份信息统一由某个单一的中心机构来控制的中心化身份体系,到通过约定的标准协议,将不同身份提供方联合起来对用户进行识别和认证,为不同身份依赖方提供服务的分布式身份体系,再到用户身份和数据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完成回归到用户手里的去中心化身份体系。
在这篇技术视点中,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去中心化身份的架构和一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去中心化身份由去中心化标识符和身份信息组成,身份信息的证明和验证则可由可验证凭证完成。实体身份信息是由实体自管的和其身份相关的数据,根据实体需要,可采用加密等方式存于自己的设备中等。我们在此次技术视点中,将着重讲

本文深入探讨去中心化身份体系,分析去中心化标识符(DID)的构成和特点,以及可验证凭证的结构与验证机制。DID允许实体自我管理身份信息,而可验证凭证提供了防篡改的身份证明。Ontology的实现展示了选择性信息披露,保护用户隐私。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